专家研究认为:“小五朱钱”系王莽时所造

23.05.2015  22:24
核心提示:  新华网西安5月23日电(记者边江)出土40多年来众说纷纭的一种“小五朱钱”,经过年已80高龄的陕西周原博物馆首任馆长罗西章长期研究,认为是王莽时期铸造的一种流通货币。   1973年12月28日至

  新华网西安5月23日电(记者边江)出土40多年来众说纷纭的一种“小五朱钱”,经过年已80高龄的陕西周原博物馆首任馆长罗西章长期研究,认为是王莽时期铸造的一种流通货币。

  1973年12月28日至1974年3月14日,考古人员在对陕西省扶风县召公镇吕宅村胡西组西北的一座古墓进行抢救发掘时,清理出土陶器、铁器、铜器、玉器等文物共1728件,其中铜钱1650枚。在这些铜钱中,有汉代的五铢钱91枚,另有上千枚“”字不带“”旁的“小五朱”钱特别引人注目。

  这些小五朱钱出土时呈用绳贯穿成串状,共132串、1559枚,圆形、体小、方好、有外廓,每个直径1.1厘米、重0.4克。铸造不甚精致,“”字较清晰,“”字大多模糊不清,但有些仍可明显看出是不带金旁的“”字。

  这些古币出土后,罗西章就开始研究,并向古币专家朱活去信请教。朱活1990年3月回信提出:小五铢是武帝时造的。没有金旁的“小五朱”可能与“小五铢”不是一回事,极可能与王莽有关。

  罗西章经过长期研究认为,朱活对“小五朱”的看法很有道理。他说,据《前汉书·食货志》载,“王莽居摄,变汉制”。王莽从居摄做了假皇帝开始,就实施改制。首先进行了货币改制,以消除刘汉王朝的影响。

  罗西章说,据史书记载,王莽的货币改制共进行了4次,第一次货币改制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主要是造大钱,法定一枚比五铢钱稍大的“大泉五十”可兑换五十枚旧五铢钱,一枚契刀可兑换五百枚五铢钱,一枚错刀可兑换五千枚五铢钱。这样很快把民间财富洗劫一空。王莽废掉皇太子孺子婴,自己做了皇帝后,改国号为“”、年号始建国。

  罗西章说,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进行了第二次货币改制。这次改制令钱币名及铭文中不得再有“”字中的“”“”“”形迹。只应王莽认为武帝“有为”,所以保留了武帝所造的小五铢钱,但去掉了“”字的“”旁,成了“小五朱”钱。

  罗西章说,吕宅汉墓从墓制规模推断可知墓主身份较高。从墓内出土文物看,其埋葬时间在新莽始建国年或稍后。

  罗西章研究分析,不带金字旁的“小五朱”钱为王莽二次货币改制时所造,即公元9年铸造的流通货币。该币一是仍有刘汉遗留痕迹,二是体积太小、价值太“”,老百姓不欢迎,所以不久就取消了。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