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新事:村文化礼堂靠“众筹”

11.04.2016  12:25

  

   小城新事村文化礼堂靠“众筹”(高清图刊版)

  编者按:一个117户,528人的村子,筹资建设了个3000多平米的文化礼堂,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南街居委会四屋组这次“众筹”,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

  新华网长沙4月9日电(记者言蕾左栀子)窗明几净的农家书屋、视野开阔配有篮球场的中心广场、宽敞明亮的小礼堂、一应俱全的文体器材,走进岳阳市云溪区南街居委会四屋组的文化礼堂,每个人都会被这里书香浓浓、其乐融融的幸福感所感染。十二五期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及大力扶持下,该组居民筹集资金近300万元建成这所面积超3000平米的文化礼堂。如今,当地政府以文化礼堂为纽带,将多种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村民手中,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了集学教、娱乐、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综合服务点。

  历史展示、知识普及、健身锻炼、民俗沿袭……如今,这个功能齐全的文化礼堂,悄然改变了四屋组村民们的生活。而在文化礼堂建成之前,忙时村民们往往都是关起门来各忙各的,闲时打牌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娱乐活动。现在的四屋组的村民有了更多的“业余生活”,每当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村民伴着音乐,踩着节拍,翩翩起舞,广场一角一些村民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而文化礼堂底层和二层的书屋、乒乓球等球类场馆内灯火通明,在这里他们有文艺活动,有书读,还可以和老朋友们痛痛快快地打上一场球,村民们的日子变开始地有滋有味。“现在村里打牌的人少了,锻炼身体的人多了;各家吵架扯皮的事少了,友邻和睦的多了;大家个个都爱护这个礼堂,文化礼堂起了很大的作用。”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76岁的卢保民老人说,“希望文化礼堂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活动,咱们每天也多热闹热闹!”

  每年春节,许多常年在外工作、学习的村民回家后,来到新建成的文化礼堂看看当年遗留下的那些“老物件”,听听长者口中的卢氏宗族历史,都不禁深深地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骄傲自豪。

  然而两年前,这个给大家带来无数欢声笑语的文化礼堂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2013年年底,因为周边企业扩建,四屋组获得了280多万元征地补偿款。如何使用这笔“巨款”?居民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

  “征地拆迁,卖了土地等于是卖了祖产,咱们是把祖产卖了,但不能让卢氏宗族的文脉到咱们这里就断了,总得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四屋组组长卢向军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意见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同,村民们认为可以修建一座卢氏祠堂。而有一部分村民认为大兴土木修建祠堂毫无意义,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当中,乡民们相持不下。

  卢向军在向当地党委政府咨询建设祠堂的相关事务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给卢向军建议,国家十二五规划有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政策,你们组里如果能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区里将全力支持。

  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四屋组把建设文化礼堂提上日程。由在组党员们带头,做通自己家人的工作,首先将自家的山塘和菜地让出来。同时深入群众家中宣传和收集意见,最终发动村民自筹近300万元建成了如今的四屋组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建成后,村里的文艺活跃分子都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碰到节庆喜事,文化礼堂更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到处洋溢着被文化浸润的幸福感。过春节,就演“蚌壳精”、“竹马”、“采莲船”等反映祠堂文化的民俗表演;每月区里15日“送电影”下乡,礼堂里早早地就坐满了“战争片子”的爱好者……

  经常到文化广场打篮球卢德望老人乐呵呵地说:“现在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不用去附近工厂的文化中心了,可以每天在我们组自己的文化广场上打篮球。”

  “我老公在外开货车,儿子也送出去读大学了,以前大家关起门来各忙各的,自从建了文化礼堂,姐妹们又有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和理由。周围别的组羡慕的不得了!”广场舞队伍领舞的卢美云说道。

  “国家的政策好呢!还是搞建设好!有了这个礼堂,大家有地方搞锻炼活动,给我表演的机会也多了,去年过年的时候女儿回来看到家里这么大变化也很有感触。”69岁的卢天筹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平时爱好文艺活动,逢年过节表演节目,还想把老朋友拍下来的自己在文化礼堂演奏二胡视频微信发给远在广州的女儿看。

  礼堂前立起的“捐款碑”,上面刻着自发为文化礼堂捐款的卢姓族人和现居住在四屋组的外姓村民的名字。村民们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在外的卢姓族人和“新村民”能把四屋组当成他们的第二故乡,“希望他们也能在四屋组幸福快乐地生活。”

  古老的祠堂虽然随着时代远去,然而传承传统、凝聚人心的精神内核却被文化礼堂保留了下来,文化礼堂不仅给了四屋组村民一个集体活动的场地,更让每一个普通村民走出家门,感受到那浓浓的乡土情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