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的平凡与不平凡
青海新闻网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各种惠民政策、民心工程落实到了千家万户。在那些看上去很琐碎的工作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听说记者的采访意图,张珍开门见山。
年过5旬的张珍在社区工作已有8年,如今担任海东市平安区乐都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她来社区工作之初,情况并不乐观。那时,乐都路社区只有临时租借的60多平米办公室,账上只剩几百元活动经费,社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一没场地二没器材,因为政策宣传不到位,有些贫困户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低保政策。
张珍从残联、妇联、居民医保、会计等基础工作干起,2009年走上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岗位。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居民一步步走进了她的心里,而她也一步步走进了社区居民的心里。
“来社区工作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张珍告诉我们,乐都路社区残疾人多、空巢老人多、单亲家庭多,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
社区里有一对空巢老人,老汉姓沈,老奶奶姓张,住在简陋的平房里。张珍不仅帮他们申请了低保,还经常上门看望。前些日子,她为张奶奶送去一套保暖内衣,还联系社区内的机关党员为老人送去生活用煤。张奶奶拉着她的手说:“你们去年拉来的煤还没烧完,今年又拉来了,社区的同志就是我们的贴心儿女啊!”
“人都会老,关爱老人们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张珍说,“每当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解决一个实际困难,我的心就会被一种幸福和快乐包围。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对郭明义的这句话我有着实实在在的体验。”
现在,社区干部每月3次入户了解居民实际困难,在张珍的倡导下,居民中自发成立了家政、医疗、文化、法律、人民调解、治安联防等六个服务团队,义务为全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这提升了居民自主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的责任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71岁的晁兰花老人经常头疼、眼花,吃感冒药也不管用。去年8月,社区医疗服务团队上门为居民义务体检,检查出晁奶奶患有高血压。晁奶奶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们给我找到了病根,要不然哪天被高血压‘难为’倒了都不知道!”
如今,在张珍和社区其他同事的努力下,乐都路社区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设立了规范的社区党员服务站、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社区文化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审批、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建设文化型社区,社区的文艺服务团队不仅自娱自乐,还经常受邀义务表演歌舞、器乐,书写春联,受到周围乡村、城镇、企业群众的欢迎。多年来,社区赢得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青海省文明办等单位评为“青海省绿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