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秦怡情定青海湖畔

30.07.2015  09:45

  青海新闻网讯

  7月27日,由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编剧并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在西宁举行首映仪式。电影以修建青海铁路为背景,讲述了早年在苏联留学,晚年在青海湖畔抛洒热血,把生命和青海铁路建设紧紧相连的气象工程师梅欣怡的感动人生。首映仪式上,80岁的徐建伟饱含热泪,作为这部电影的总顾问,他还有一个身份——青海省气象局原局长。此时此刻,见证了《青海湖畔》前世今生的徐建伟思绪万千。

   灵感——30年前的一个故事

  时针拨回到1985年。

  那年6月23日,故事的主人公凯思·比格博士由澳大利亚政府派遣,和夫人罗宾·比格来到青海西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年轻的气象科技人员作为期5天的讲课。当时,徐建伟是青海省气象局副局长,负责接待工作。

  讲课至28日,正好是休息日,受省气象局邀请,比格夫妇踏上了游览青海湖、观赏鸟岛之旅。汽车行驶到刚察县内,悲剧发生了:轮胎突然爆炸,汽车在公路上翻滚,罗宾被甩出车外,车内的人都受了重伤。刚察县人民医院内一片忙碌,医生全力抢救罗宾,然而罗宾不幸去世。悲痛欲绝的比格坚持当晚回到西宁,为大家讲授最后一堂课。

  罗宾的追悼会后,比格收到了2万美元抚恤金,他没有接受。他说:“这些钱可以给刚察县。”他又从口袋里掏出800多元人民币,说:“这些钱是装在罗宾的衣服口袋里没有花完的钱,现在她用不上了,我代表罗宾把这些钱赠给鸟岛吧!”

   信念——一定要把它拍成电影

  经媒体报道,比格的故事传开了。

  1998年,时隔罗宾去世13年,青海气象人没有忘记这对夫妇,《青海气象周刊》刊登了罗宾永远留在青海湖畔的故事。

  那一年,在上海有一位70多岁的著名电影艺术家正在为一个角色困惑。这位电影艺术家就是秦怡。她一生饰演了80多个角色,但仍不满足,她内心始终还缺一个角色,一个今生从未演过的角色。这个角色让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个角色和她一样有一种为事业献身的拼劲,陌生的是她从未涉足过这个角色所从事的领域。她要为这个角色专门写一个剧本,拍一部电影,这是她多年的梦想。这个模糊的形象是谁呢?

  正当秦怡捉摸不定时,她无意间读到了《青海气象周刊》上关于比格夫妇的报道,她兴奋不已。一个鲜活的人物原型出现在她面前。

  那一年,63岁的徐建伟退休,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上海。同出生于上海的青海作家李南山邀请徐建伟去秦怡家。一见面,秦怡就提出“这么动人的故事,我们一定要把它拍成电影”,她询问当时的情况,并用录音机录下。她问徐建伟:“能不能陪我去趟青海,我想具体了解下。”

  徐建伟欣然同意。10月,在徐建伟和李南山的陪同下,秦怡第一次来到青海。他们参观了省气象局和湟中气象站,去了青海湖及周边地方,待了七八天。

   酝酿——15年心血写就《青海湖畔

  回到上海,秦怡与李南山合作,准备将一部关于比格夫妇的报告文学改编成电影剧本。她预测,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电影剧本。然而,事情并没有朝她预期的方向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合作中止了。

  后来,秦怡找来一些年轻作家,她讲述故事,让他们写电影剧本。而结果不太令人满意。

  燃烧的梦想就这样被浇灭了,秦怡不甘心。转眼到了2013年,剧本不能再拖了,梦想经不起等待,她决定自己写剧本。演了一辈子戏的秦怡从来没有做过编剧,写了划掉,划掉再写,她揣摩着剧本里的每一个形象,不到三个月剧本写完了。

  在徐建伟和老气象人的建议下,秦怡又将故事的背景由气象学家在青海研究人工增雨,变成了修建青海铁路,以贴近时代;为更好地塑造角色,她又把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改为俄罗斯人。剧中女主角名字叫梅欣怡,是研究青藏铁路冻土层的专家,秦怡将70多年的从艺经验都用在了刻画“梅欣怡”这个角色上,这是她酝酿了15年的心血。

  放下笔的那一刻,秦怡把整个剧本抱在怀里,热泪盈眶。这个剧本的名字叫《青海湖畔》。

   奇迹——93岁高龄高海拔拍电影

  除了剧本,拍电影还得有资金。年复一年,秦怡没有找到任何启动资金。

  2013年,有一个人重新点燃了秦怡搁置了15年的梦想。这个人叫荣克敏。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一位90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四处筹集资金拍摄一部叫《青海湖畔》的电影,他很敬佩,连剧本都没看,当即掏出200万元。有了这笔钱,老艺术家等了15年的梦终于要启程了。

  2014年9月,一支200人的剧组奔赴青海。9月13日,电影正式开机。他们在青海湖、湟源等地辗转拍摄,前后一共拍了16天。由于资金有限,他们住在离湟源县城3公里的一个乡上。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秦怡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挑战60岁的女主角。每天,她往返于青海湖与西宁之间,工作十几个小时,拍摄地最高海拔3800米,走几步路都会喘的高度,拍起戏来,她竟浑然不觉累,不觉冷。为了赶进度,秦怡顾不上休息,有时候困得直接睡在片场。

  这期间,徐建伟一直陪伴着秦怡,他回忆说,“秦怡太让我感动了,这么大的年龄不辞辛苦来到青海,不考虑个人安危,为的只是拍摄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拍摄时,她奋不顾身,大家让她休息一会儿,她完全不顾,拍不好就重拍一遍,这是在圆她的梦啊,更是在圆青海人民的梦!”“她对周围人很关心,经常对我说‘老局长,你要多注意身体’。”“她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93岁高龄在青藏高原拍摄电影。”

   感动——30年后青海人热泪盈眶

  时针再拨回到1985年。

  青海省政府决定,在鸟岛附近修建纪念罗宾·比格夫人陵园,墓碑下安放罗宾的骨灰;用比格捐赠的2万美元,加上省调配的资金在刚察县人民医院修建抢救室及特护病房;用罗宾赠送的800多元人民币,在鸟岛宾馆休息厅建造一个鸟岛地形图沙盘。

  1987年5月,受青海省政府之邀,比格回到青海,参加“纪念罗宾陵园”及“刚察县医院抢救室”的落成典礼暨揭幕仪式。他挤出时间会见当年结识的朋友和气象同事,特别是一起坐车前往鸟岛的同志和驾车司机。

  离华前,当问及何时再来中国,比格回答:“当我从事的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对中国有帮助的时候,我就会来。”

  28年后,比格来了。他的形象跟随电影《青海湖畔》,出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出现在各地的首映仪式上。在西宁,老气象人看完影片,掌声雷动。他们说,很感动,好多年没看过这么好的电影了。他们说,很亲切,电影让他们回忆起了那段光辉的气象岁月,虽然艰苦,但无比荣耀。徐建伟说,很感谢,感谢秦怡留住那段美好历史。

  而带来这场穿越时空感动的秦怡,却因劳累过度引发脑梗阻病倒了。她说:“我为这个片子走了,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