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记玉树市巴塘乡上巴塘村党支部书记旦珍才加
6月28日,天空蓝得深邃,在巴塘草原上,巴塘乡上巴塘村的歌舞表演队正在加紧排练舞蹈,今年已经70岁的上巴塘村党支部书记旦珍才加在一旁指导着舞蹈表演队的年轻人,时不时还像年轻人一样,加到舞蹈表演队中,挥舞着长袖,跳上一段。
“再过两天就是党的生日了,我们要抓紧排练,在党的生日那天把这支舞献给党。”旦珍才加跳累后喘着气说道。
上巴塘村有503户1760人,村民们一年的经济收入仅仅是依靠畜牧业和虫草。2005年,旦珍才加担任了上巴塘村党支部书记,虽然那时的他已经60岁了,但雄心壮志不亚于青年。旦珍才加深知畜牧业是牧民的根本,虫草经济的收入虽然来得快,但是不稳定,因此,他给村里的牧民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可以去挖虫草,但是不能把畜牧业主业丢了。
2013年,旦珍才加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州农牧局恰好有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项目,旦珍才加了解到信息后,带领一班人积极争取项目,建成了巴多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基地加牧户的模式,整合流转草场达50亩,建起了牲畜越冬暖棚和畜产品加工、储藏车间,经营高原牦牛乳制品加工和销售产业,村里的24户牧民加入了合作社,入社牲畜720头匹。
今年初,合作社自筹资金,购买40头生产母畜和鲜奶灭菌机、鲜奶蛋白检测仪等设备,吸引社员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已为社员带来了6.3万元的产品收益。
在加工车间内,旦珍才加向记者一一介绍了每个仪器的作用,还自豪地说道:“今年,我们还订购了检测牛奶品质的仪器,下个月就能到达,投入使用。”
在巴多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草原上,20多匹配备鎏金马鞍、披挂红色璎珞的高头大马,由身着康巴藏装的骑射手表演才艺的“特色马术队”是上巴塘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今年4月,旦珍才加争取到省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资金50万元,在甘肃省天祝县选购了20匹马及旗手统一配饰,正式成立合作社集体马队,在入社牧户人员中挑选20名青壮年作为旗手,集中训练马队仪仗表演及乘马射击、乘马拾哈达、马背倒立、马背站立等传统马术表演。
“等我们的这个马术队练好会参加今年州上的赛马会和牦牛节。”旦珍才加坚定地说道。
如今,合作社的发展不仅调动起村民的兴趣,更为生态畜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找到了路子。以此为突破口,初步引导群众逐步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合作社已解决村子里45人就业,村民们在基地畜牧、马匹饲养、乳制品加工销售、马术表演,以及成立的土风歌舞表演团队等方面正各司其职地谋发展。
5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让上巴塘村成为地震重灾区,全村的住房基本上全部坍塌、出现裂痕,此时,旦珍才加作为村民心中的主心骨,组织村里的青壮年,挨家挨户开展搜救工作,并负责救灾物资和食品的储备、发放工作,在灾后重建期间,为了能让村民们早日住进新房,旦珍才加带领村里的党员为群众免费砌墙、补缝,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度。
上巴塘村作为玉树市的门户和交通要道,旦珍才加深知修路的重要。2012年,旦珍才加带领村民用村子集体经济的10万元钱,修通了通往全村家家户户的路,里程近40公里,其中还有5公里的硬化道路,还修了2座长8米、宽5米的桥。
“上巴塘村巴麦社的夏季草场距离村子有20多公里,以前没有路,只是在草原上走,对草场的破坏也比较大,每次转场搬家都得用牦牛和马队驮,得花一个上午的时间,现在好了,多亏了旦珍才加带领村民们修路,路修好了,现在转场我开着车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方便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巴麦社牧民日松说道。
旦珍才加虽已暮年,但他对村子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用他的话说:“党组织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只要我这个火车头加足马力,这辆‘火车’就会永远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