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西区五年精彩大事幸福你我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细数“十二五”历程,城西区全力“赶考”,交出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变化大、发展活力增、人民实惠多、令人瞩目的亮丽答卷。
数据指标或许看得见摸不着,但生活中的变化,每一个生活工作在西区的人都有切身感受。盘点过去五年来城西区发展成果,我们一同回顾对西区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8件大事。
综合实力
大事之一:
财政收入稳居全省区县首位
【关键词】
GDP率先在各区县突破两百亿
【事件回放】
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的“晴雨表”。前不久,记者从城西区获悉,2015年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0984万元,增长18.2%,增收21720万元。财政收入逆势增长,收入规模连上台阶,稳居全省区县财政收入首位。“十二五”期间,城西区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率先在各区县突破两百亿、十四亿元大关,各项指标与“十一五”末相比,实现翻番。
【亮点扫描】
以发展总部经济和建设全省金融聚集区为抓手,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的招商理念,相继引进大连万达城市综合体等亿元项目,浦发、中信、光大等银行先后落户西区,以力盟商业巷步行街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圈和以新华联广场为核心的海湖商务区基本建成,第三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现代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
大事之二:
首个第三产业服务中心成立
【关键词】
市场主体增量连居全市首位
【事件回放】
城西区第三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600余万元,分为四个功能区。经过广泛征集和严格筛选,现有23家企业入驻中心开展服务工作。城西区第三产业服务中心是区委、区政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政府服务企业能力,全方位做好创业服务工作设立的服务机构。该服务中心致力于实现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程序一体化,努力建成一流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亮点扫描】
“十二五”以来,城西区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大力推进服务三产发展载体建设,建成全区楼宇信息平台和全省首个第三产业服务中心,全市电子商务中心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市场主体增量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
城区建管
大事之三:
西区率先建成全省首条绿道
【关键词】
统筹推进建设和谐宜居西区
【事件回放】
人在绿道走,宛若画中游。城西区绿道是西宁市首条绿道,集旅游、休憩、运动、健身为一体。绿道东起秀水桥,西至海湖新区湿地公园,全长7.5公里。宽3米的绿道贯穿了鲁青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火烧沟景观带、海湖新区湿地公园等多处城市公共绿地,成为连接老城区和新城区的重要纽带。
【亮点扫描】
为适应新形势下市容环卫、城市绿化和市政管护的工作需求,建立高效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城西区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棚户区改造、创城、建卫等工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和谐宜居西区建设,城区品位和载体功能明显提升。五年来,完成43条小街小巷街景整治、71个小区设施改造、12741户棚户区改造,率先建成全省首条绿道,打造出兴海路河湟文化美食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数字城管建设取得新进展,环卫、绿化、市政一体化改革试点效果明显,城市亮化获全国“城市照明建设奖”。海湖新区涉迁9个村2万村民全部入住安置小区,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建文汇路、通海路两个街道办事处,海湖新区社会事务逐步纳入规范化服务管理。
大事之四:
喜获“国家生态文明先进区”
【关键词】
西区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水平
【事件回放】
201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论坛上,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推介委员会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论坛组委会联合授予西宁市城西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荣誉称号。
【亮点扫描】
近年来,城西区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碧水、洁净安全、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八大工程,河道治理和园林绿化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建成区绿地面积875公顷、绿化覆盖率37.4%、绿地率达到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2平方米,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水平。率先实现大气远程监控系统联网,24小时实时掌握建筑、拆迁工地动态。
民计民生
大事之五:
民生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八成
【关键词】
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69项
【事件回放】
民生支出节节攀升,集中财力办大事。仅2015年城西区全区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资金15.7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81.8%。一项项创新举措陆续推出,一批批改革成果接连涌现,五年来,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69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亮点扫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领先全市,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青海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区”等称号。就业创业工作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建成全市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虎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处群众健身广场、16个健康小屋和9个中医馆。创新食药安全监管模式,建成“阳光厨房”400个。依托城西区文化艺术中心等载体,扎实推进市民文化大餐工程,先后荣获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文明城区等称号。
大事之六:
社会治安综治位居全市前列
【关键词】
辖区居民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事件回放】
近年来,城西区始终把加强和改进社会治安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其中,根据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城西区2014年社会治安环境公众满意度为85.37%,较四区平均值高3.83个百分点。此外,2015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4.2%,破案率同比上升6.4%,两抢案件同比下降30%。
【亮点扫描】
城西区紧紧围绕建设“平安西区”、“法治西区”目标,以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着力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平安西区”、“法治西区”建设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加快推进,为西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保驾护航。
改革创新
大事之七:
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实效颇丰
【关键词】
改革创新让西区再添新动力
【事件回放】
坚持用改革创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国家和省市赋予城西区的多项改革先行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发展活力不断释放,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启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5项。大力推进服务三产发展载体建设。在教育、就业、城管、综治等多个领域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管办分离的城西区第一幼儿园建成使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社会治理创新品牌不断涌现,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亮点扫描】
率先建成“两中心一平台”:第三产业服务中心、全市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区楼宇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三证合一”制度改革,全区新增私营企业1712户、个体工商户2409户,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创历史新高。举办千万资金寻找青海好项目牵手活动,解决包括融资、电商应用水平、企业沟通4个方面34条问题。全力打造青海“金融街”,全市80%以上商业银行汇集西区,成为全省金融业态最集中、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最高的地区。率先建成就业创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整合7家单位行政执法权限,启动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等。
党的建设
大事之八:
率先探索商圈党建全新模式
【关键词】
多项基层党建亮点层出不穷
【事件回放】
西区率先探索商圈党建新模式。成立了环新宁广场商圈综合党委,建立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创办商圈党建期刊开展“双找”行动,商圈文化艺术节,评选出“诚信党员和诚信党员经营户”,开辟商圈与党建工作“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径。同时,探索流动党员异地共建共管模式,开展基础工作梳理试点工作。
【亮点扫描】
城西区坚持把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来抓,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党建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推进“三基”建设,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培育打造了环新宁广场商圈综合党委、“五网联动”、“移动办公桌”等多项基层党建亮点。强化“两个责任”落实,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专项整治活动,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