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巨变:森林覆盖率由不到1%提高到6.3%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2017年7月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今年青洽会期间,青海连续9天216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打破去年创下的“绿电7日”世界纪录,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地靠水、光、风发电,这是对多年来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的一次实力验证;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6.3%,西宁市在西北省会城市中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记者从省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中获悉,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和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先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逐步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逐步建立,河长制全面施行,《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工作方案》出台实施,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初见成效,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自然保护区面积增加
我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区面积增加,2017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77万公顷,比1998年增加167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074万公顷,占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14.8%,比重仅次于西藏。湿地面积达到814.3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2%,居全国首位。
10年节能环保支出累计535亿元
不断加强技术改造,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2007—2017年公共财政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累计达535亿元,2017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达到69.5亿元,是2012年的10.9倍。在一系列淘汰落后产能、节能环保、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全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201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35.9%,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4.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格局开启
同时,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逐步开启。2007—2017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城乡社区事务的支出累计737亿元,年均增长29.7%。2017年,全省市(州)政府所在地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4%,西宁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