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 高桦:德国的良知与救赎

31.07.2015  18:59
      从二战结束到“华沙之跪”,德国的“去纳粹化”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期间在东京发表演讲时说,“正视历史”和“宽容态度”是修复国家关系的正解。她指出,德国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被国际社会接受,正是由于德国能正视历史。

年轻一代发起“清算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欧美爆发了广泛的青年学生运动,这一运动在德国的表现形式是青年学生对纳粹德国的历史及其残余势力的攻击。
  由于战后没有对之前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批判与清理,此时纳粹残余势力立即成了青年学生清算的目标。这些没有亲身经历过二战的年轻一代,希望从父辈那里得到他们参与纳粹罪行的确切答案。青年学生行为激进,甚至引发了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致使政府机构组织普遍遭受舆论批评。
  其中比较著名的事件是,1968年11月7日,在一次党派会议上,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突然起身高喊“纳粹总理下台”,给了原纳粹党员、联邦德国总理库尔特·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她看来,二战结束仅20多年,一名原纳粹党员与高官竟然能当上总理,这是德国的耻辱。
  1969年初,联邦德国总统海因里希·吕布克因其纳粹背景而被迫下台。同年,反法西斯战士维利·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
  上世纪70年代后,在“东方政策”的推动下,德国政府对外谋求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解,德国社会对纳粹大屠杀的反省也不断深入。
  1978年,德国文化部要求课堂教学中增加反纳粹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觉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德国还与法国、波兰等邻国合编历史教科书,传达虔诚反思历史的信息。
  1979年,联邦德国各州电视台播出记录犹太人二战经历的《大屠杀》,2000多万德国人含着热泪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部片子。由此,德国社会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我们每个普通的德国人是不是也有罪责?德国年轻一代也提出疑问——我们的父母在纳粹时期都干了些什么?
  随着纳粹罪行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政府还颁布法律禁止否认大屠杀的言论与行为。

态度反复引发质疑与争论
  1982年,科尔出任联邦德国总理,这位保守人士的上台,似乎导致了社会各界对纳粹帝国历史态度的再度转变。
  此后,所谓的历史学家之间的争论更是将这场争论推向了高潮。
  1986年6月6日,柏林自由大学现代历史教授恩斯特·诺尔特在当天出版的《法兰克福汇报》的副刊上撰写了一篇题为《不愿过去的过去》的文章,表达了一种之前没有过的观点:奥斯维辛其实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古拉格群岛”事件的一个翻版。
  诺尔特的言下之意是:希特勒的犹太人种族灭绝政策类似于斯大林处理政治犯与不同政见者的手段,它可以被看作一种假想的防御行为。他称,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不是独一无二的,苏联就发生过类似的大事件。而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很有可能是对斯大林“大清洗”以及一种“亚洲式的酷刑”的回应,犹如一种正当防卫。诺尔特抱怨,纳粹德国已经灭亡40多年了,但这段历史却仍然不能成为“过去”。
  对于诺尔特的言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与一些左翼历史学家们一起作出了及时而有力的回击。
  他们认为,之所以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是因为纳粹国家利用现代工厂化的方式,对一个种族进行了不分男女老少的整体性、灭绝性的大屠杀。这种罪行恰恰是在极其冷静的、如机械化高效率运转的状态下持续实施的。
  他们还强调,如果有意寻找,总能找到与其他国家的大屠杀的“可比性”,但这种“可比性”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德国人降低自我道德标准的理由。关键要看德国人是否因此沾沾自喜、如释重负,是否愿意逃避良心的谴责。民族主义曾令德国陷入一场灾难,德国人不应再重蹈覆辙。

民族自身认同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东西德的统一,德国对二战历史的反思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在于对一些未经反思的说法进行了驳斥与修正。比如,针对那些试图把二战罪行限定在纳粹高级领导或者实权人物身上而排除普通德国人甚至德国国防军罪行的观点,众多战后成长起来的德国青年民众都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同时,德国也用一系列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反思历史的坚决态度。
  在立法上,德国联邦议会于1994年5月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加重了“煽动罪”的定罪程度。按照新法,在公开场合宣传、不承认或者淡化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可处以最高5年的监禁。
  在领土遗留问题上,1990年两德统一时宣布,将不会申索因战败被割让给波兰的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领土,尽管那里是普鲁士起家之地。
  德国也一直在为纳粹罪行进行赔偿。比如,德国先后向以色列赔偿了大约700亿欧元,向大屠杀幸存者赔偿了约150亿欧元,并且赔付至今仍在持续。德国政府还积极协调那些使用过战争劳役的德国公司向受害者进行赔偿。
  除此之外,德国社会各阶层几乎每年都要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军的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以铭记历史教训,增强公众对纳粹主义危害的认知。
  1995年正值二战结束50周年,德国政府在柏林市中心修建了战争纪念馆,命名为“恐怖之地”。2005年5月10日,作为二战结束6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在柏林市中心隆重揭幕。这一建筑被多个政府部门环绕,体现了反思历史的自觉和诚意。
  可以说,德国人对战争、对历史的反思真正触及了民族的灵魂。正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所说,“对于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来源:《环球》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