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基”建设:村里有了“跑腿”干部

24.04.2015  00:50
核心提示:   “以前我们到乡上办事,不知道找谁办、怎么办,有时来来回回跑几趟,还要搭进去几顿饭钱。现在有事村干部可以帮我们跑腿代办,一次就办理好了,省了很多力气。”平安县沙沟乡牙扎村

   “以前我们到乡上办事,不知道找谁办、怎么办,有时来来回回跑几趟,还要搭进去几顿饭钱。现在有事村干部可以帮我们跑腿代办,一次就办理好了,省了很多力气。”平安县沙沟乡牙扎村村民郭东曲接到村支书黄豆改杰给他办来的新医保卡,乐呵呵地说。

  前些日子,郭东曲准备办理新医保卡,他到村里的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登记,并将相关资料交给了当日值班村干部黄豆改杰,没想到,很快新医保卡就送到了他手中。

  像黄豆改杰这样,专门为村民“跑腿”的干部,遍布平安县每一个行政村。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平安县在111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村民事务代办点,选配79名乡镇干部、388名村“两委”干部为专职代办员,并将村民事务代办由被动“等”变为主动“访”,代办员经常走门串户了解情况,询问群众有无需要代办的事项,及时掌握群众的需求和愿望。

  在古城乡黑林滩村,代办员马钦明(村支书)正在村民马伟林家给他讲解药费报销政策。原来,马伟林因髋关节股骨头坏死致双腿残疾,因对药费报销政策不了解,迟迟不肯到医院看病。马钦明就到县中医院、民政局、县残联等多个部门咨询治疗及费用报销情况,并向马伟林进行仔细讲解,催促他尽快去治病。马伟林说:“以前对政策不了解,耽误了治病时间,现在村干部替我都咨询清楚了,心里有底了,我这两天就去住院治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有事打电话、找干部已经慢慢成为平安县农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为习惯,乡村干部的形象也在村民心目中悄悄发生着变化。

  “过去村里不团结,群众办个事特别难,现在村干部大变样,真心实意为我们办事,老百姓的心气儿也就顺了。”巴藏沟乡尔官村村民星学福深有感触地说。星学福过去经常带头和村干部“唱反调”,现在干部作风变了,还帮着群众忙这忙那,自己也开始带头巡山协助森林防火,还义务当起了村里的治安联防队队员。

  目前,平安县初步形成了以县流动人员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为支撑,村便民服务站为延伸的上下联动、覆盖城乡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村民事务代办点共为群众办理代办服务1567项,办结1538项,办结率为98%;受理信访投诉72件;化解矛盾纠纷25起。

  石灰窑乡上唐隆台村卸任老支书马成海说:“以前乡亲们办事经常跑冤枉路,现在有了村民事务代办,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大家不出村就能办好事,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