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增加5家影院 商场+影院模式 引爆省城影院市场
青海新闻网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院的形体、尺寸、比例和各项设备发生了大变化,电影院的建设模式也从单一的政府投资变成了市场化运作。如今,省城西宁已呈现出11家影院同台竞争的局面,影院市场空前火爆,爆出了“爆米花经济”,也爆出了青海本土电影的发展。
西宁两年增加5家影院
有网友说,从《泰囧》开始,中国的影院市场火了。的确,不知从何时起,看电影已成为情侣间一项重要的约会内容,成为家庭聚会的一个保留曲目,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售票厅前早早排起了长队,遇到大片上映时,放映厅里更是座无虚席。不禁让人感叹:从“露天电影”到“私人影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增长,使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走进了电影院。
近日,记者在省城一影院看到,距离电影放映仅剩几分钟时间,售票厅里还排着长队。说起排队买票,市民小李深有感触。前段时间,为了看一场晚上八点档的电影,她在西门一影院排队,好不容易轮到她了,可电影票只剩两张,还位于第一排的最边上。得知西门另一家影院十五分钟后也有一场同样的电影,小李拉起朋友飞奔向另一家影院。两人气喘吁吁地跑进售票厅,得到的结果却是票已售罄。小李说,那天她提前在网上团购了电影票,但团购了也不一定能看上,好座位都被别人抢完了。
面对市民高涨的观影热情,西宁的电影院数量也急剧增长。记者从西宁市文广局获悉,西宁的电影院数量已从三年前的6家增长至现在的11家,由于西宁市场对电影需求的不断增加,今后,国内很多知名影院也将陆续入驻西宁。
商场+影院模式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走访西宁各大影院,不难看出,这些火爆的电影院都置身商场内,并且影城周围遍布着各种各样的甜品、饮料、冰激凌等方便快捷的美食小店。商场+影院的模式,带来了娱乐、购物双重体验,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等待电影开场时,市民可以先逛逛商场,或者坐下来喝饮料、吃甜点、聊聊天,影院的爆棚无意间也带火了周围的小本经营。
一项针对消费者在影院等娱乐场所的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在影院的人均零食消费额常常接近甚至大于电影票价本身,在这些零食消费当中,香喷喷的爆米花占据了“半壁江山”。
据了解,随着影院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票房在影院收益中的占比下降至70%左右,为了增加赢利空间,影院经营者们开始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场地资源。以西宁橙天嘉禾影城为例,2014年的票房收入为1900万元,而各种卖品收入达400万元,销售额连续三年递增。有资料显示,即使进口的爆米花原料,每桶的成本也不足10元,而影院出售的爆米花多为30元左右,至少有100%的利润率。由此可见,爆米花“爆”出来的米花经济,不仅仅“经济”了米花,也更“经济”了影院。
此外,除各种卖品收入外,电影院还有贴片广告、场地租赁、代理推广等衍生品收入。
影院市场火爆带动本土电影发展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总结,前十年是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电影行业已进入增速时代。去年,我国电影票房达296亿元,今年将突破300亿元大关,在电影市场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西宁影院市场的火爆必然带动本土电影的发展。
于是在我省,先有《逆路》《黄金草》等电影问世,后有《青海游侠之计划之外》与观众见面。这些电影的演职人员,从导演、编剧、演员到其他工作人员都是青海人,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也均在省内完成。
紧接着,电影《静静的青海湖》摄制组在西宁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是我省第一部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湟鱼为主题的电影,讲述的是渔政队伍封湖护鱼的真实执法经历。导演李华盛接受采访时说,青海影视文化实业不景气,希望拍出一部能走出青海的电影。目前,这部电影正在紧张拍摄中,预计7月完成拍摄,有望年底在全国各院线上映。
业内人士看好西宁影院市场
影院市场的空前火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本土电影的发展,让业内人士很看好西宁影院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影院市场火爆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也说明西宁已具备一定的文化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影发行宣传力度的增大,在商家的引导下,市民重新走进影院的热情提升了;而影院数量的增加,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文化选择,且相较于KTV等娱乐项目,电影消费门槛相对较低,一名影院会员看一场电影只需35元,人们更愿意走进电影院,这是一种文化领域的健康消费。
“我国电影市场的潜力还未真正发掘出来,今后,我省的影院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健康、积极的良性发展态势。”这位业内人士说,当前,西宁的电影票价较高,位居全国第二,他预测,接下来,西宁的电影票价将下降,影城数量将增多,服务将更贴心。
西宁市文广局科技传媒处处长李永梅认为:“西宁电影市场仍处于培养阶段,影院市场的潜力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