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县依托红色资源开创旅游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循化县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把红色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扶贫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扶贫进程,并帮助村民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切实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红光村是循化县特色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核心区域,位于公伯峡电站大坝下游的公伯峡集镇,距县城22公里,全村共有178户678人,耕地280亩,党员18名(女党员5名),其旅游资源主要有西路红军战士在1939-1946年间建造的红光清真寺、庄廓院、街道、夯土围墙等遗存和西路红军纪念碑以及周边的公伯峡、奄古录拱北等景点。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循化县充分挖掘和整合红光村红色资源,编制完成了《红光村旅游发展规划》《循化西路红军旧址文物保护规划》和《循化西路红军旧址展示利用详细规划》《库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并积极策划制定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库区水产养殖等方案,着力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另外,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帮助红光村完善公共及相关配套设施,先后投入2200万元实施完成了西路红军旧址纪念馆、红军小学基础设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道硬化和便民桥等项目建设,进一步盘活了红色文化资源,逐步建成了以西路红军纪念馆、博物馆、红军清真寺、红军小学和红军广场为主的“五位一体”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并被确定为全市、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以红光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共接纳游客人数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00万元。同时,依托库区水域资源、奄古录拱北和民俗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统筹带动农家乐、水产养殖和公伯峡水上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127户农户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吸纳贫困劳动力200余人就业,切实增强了村级造血功能,红色旅游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