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的美剧编剧

30.06.2015  20:20

惹美剧编剧的下场一般来说只有一个字:“”,而且死得极其难看。

很多人喜欢《傲骨贤妻》里的男主角威尔,他也是这部美剧里最令人心动的角色,因为考虑到自己的戏路,合约谈不拢,编剧大人最后赐了他一个“乱枪打死”的悲惨结局,我可怜的威尔……

相比于威尔,有些演员死得更惨,还记得《越狱》里的莎拉吗?莎拉的扮演者因为怀孕无法接受剧组提出的一些严苛的条款,编剧一想那还留着你干嘛?第三季直接将她斩首,血淋淋的人头直接放在一个盒子里。当然,因为观众的集体抗议,在第四季中编剧又让莎拉回来了。

绝望的主妇》里的主妇伊迪的扮演者因为和编剧马克有尖锐的矛盾,所以编剧直接让她撞上电线杆被电死。

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与中国的演员为王的结构不同,美剧的生态链中是编剧为王,关键是美剧编剧何以拥有掌控演员生死的大权?他们难道就不怕换角引起的收视率下降,最后导致这部剧被砍吗?

这和美剧的盈利模式有关。美国的电视网络分为两大系统:电视网络和有线电视。电视网络的收看是免费的,主要靠广告盈利;有线电视是需要收费的,靠用户订购。免费的电视网络的广告投放取决于上一季的收视率和对新一季的预测;收费的有线电视为了吸引订购,当然更是要求有高质量的剧情与故事。这两种盈利模式说到底都是要求高质量的剧本,能吸引住观众,保住收视率,所以编剧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这也是美剧不敢轻易换编剧的原因,编剧掌握着整部剧的大纲和走向,一旦换编剧会引起剧情风格的转变,乃至人物性格的逆转导致收视率的下滑。编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收视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决定了每一部美剧的命运,在这样的体系下,编剧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就显得自然而然。

美剧的编剧权力如此之大,也与美剧的挑选剧本以及“试播”制度等息息相关。你可能不知道美剧编剧向各大电视台兜售的剧本大纲有多昂贵?编剧乔-埃泽特哈斯曾经就凭三页纸的剧本大纲卖了200多万元,而且这些剧本一旦被各大电视台接收,各大电视台就要付一笔优先买断的费用。从中也可以看出,美国各大电视台对高质量剧本的重视,同时也可以看出编剧地位之高也是市场化的结果。

每一部美剧必须要试播,然后根据试播的收视率再决定是否订购。所以试播决定了每一部美剧的命运,这也就凸显出编剧的重要性,因为最初的故事是编剧写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在编剧的脑子里,可以说编剧就是最早的导演及制片人。著名的美剧《迷失》的试播集就是由《迷失》的编剧艾布拉姆斯自己亲自做导演导出来的。

一个好的编剧是剧集优良品质的保障,经常看美剧的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编剧的名字总是在剧情结束之后第一个出现,编剧的低位不言自明。我们现在所知道世界性的大导演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编剧身份,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詹姆斯 卡梅隆,他们都曾是编剧。在美剧中可谓是:铁打的编剧,流水的导演。

实际上,世界各国精良的剧集都与编剧的高地位,高福利有关。前一段时间大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编剧的薪酬与大牌演员的薪酬不相上下,在韩国编剧有权利挑选演员,甚至可以为演员量身打造剧本,据说编剧金恩淑就是为李敏镐贴身打造的剧本《继承者们》。韩国编剧这种高福利,和对剧本的重视和精细打磨对韩国偶像剧风靡亚洲功不可没。

与此相对,曾经大热的TVB的没落与编剧也息息相关。当年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TVB剧进入九十年代末之后,对编剧就越来越不重视,导致TVB剧集的质量迅速下降,不断地自我重复抄袭,脸谱化固化的人物构造,创作停滞不前,TVB活的灵魂似乎已死,编剧上的乏力让现在的TVB更像一具行尸走肉。

反观中国内地的电视剧,雷剧频现,不能不说与编剧处在整个生物链的底端有关,荧屏上到处撒狗血,不断抄袭的言情剧基本就可概括为:你爱我,我爱他,爱不上,就自杀。福利待遇极低的编剧们缺少创新动力,到处抄段子,攒剧本,荧屏上不同的电视剧都在上演着相似的情节。前几年“百花奖”居然取消了最佳编剧,不得不让人唏嘘。

作为一个观众,我只想说:我们只是缺一个好故事。

(本文转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