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成果 谋划未来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31.12.2015  09:23

梳理成果  谋划未来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青海省2015年地勘成果汇报暨“青藏专项”、“358地质勘查工程”总结大会圆满结束

  12月24-25日,青海省2015年地勘成果汇报暨“青藏专项”“358地质勘查工程”总结大会召开。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省有关部门、省内外地勘主管局和企业代表等58个单位参会。

  会议期间,车长波副司长、林亚松厅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省8年来的地勘工作成果,总结分析了目前地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就“十三五”地质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成果总结会,详细梳理和总结了我省2008-2015年期间的地勘成果。

  2008-2015年期间,全省共安排各类地勘项目4198项次,累积投入资金161.822亿元,通过8年的努力,我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找矿成果显著。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覆盖率由2007年的7.0%提高到了44.26%,累计圈定物探异常2472处,化探综合异常2520处,发现矿(化)点及矿化线索744处,提交矿产地、普查基地187处、提交可供开发的大中型矿产地85处。新增“334”以上资源量:煤炭25.25亿吨、铁矿石5.0亿吨、铜镍铅锌1399.34万吨、金409.19吨、钾盐3.5亿吨。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石油2.96亿吨,天然气987.81亿立方米,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地质找矿新格局初步形成。

  其中,2015年共安排各类地勘项目567项次,累积投入资金16.46亿元。经一年工作,基础地质工程进一步提高,1:5万地质矿产调查完成面积3万平方千米;新发现矿点99处、矿化点19处、圈定各类异常863处,新发现普查基地9处、新提交矿产地7处、提交可供开发的矿产地9处,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6亿吨、天然气43亿立方米;新增资源储量:煤炭2亿吨、铁矿石0.3亿吨、铜镍铅锌122.34万吨、金36.09吨、氯化钾0.6亿吨。

  通过八年来的地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 “四大基地” :在已有石油天然气、钾盐、有色金属三大基地的基础上,新提交祁漫塔格千万吨级铁铜镍铅锌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东昆仑千吨级金矿勘查开发基地,柴北缘30亿吨级煤炭勘查开发基地,木里—热水35亿吨煤炭勘查开发基地,为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实现了 “四大突破” :东昆仑镍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探获镍资源储量106万吨,共伴生铜21.76万吨、钴3.81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成为我国第二大镍矿床;柴达木盆地深部钾盐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为钾盐找矿开辟了第二空间;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8年新增油气地质储量达到前60年的88%、34%;玉树、沱沱河铜钼铅锌银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铜铅锌资源量达千万吨。取得了 “四大发现” :祁连山木里地区首次在我国陆域发现和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在共和—贵德盆地首次钻获干热岩,井底温度达183℃;在海东地区发现约3000平方公里的富硒富锗土壤资源;新发现新型能源矿产页岩气、煤层气、油页岩、铀矿及新型材料矿产晶质石墨、金红石钛矿、三稀矿产,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实现了 “四大提高”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度提高,地质科技创新和研究水平大幅度提高,地勘队伍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地勘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得到大幅度提高。

  任家琪等特邀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技术指导中心相关领导对我省8年来地勘成果进行讲评,普遍认为我省8年来在地勘资金投资方面超出了历年投资的总和,形成了大规模投入,为地勘找矿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地质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探明的镍、金、铜铅锌等矿产资源量是历年总和的数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形成了“规模投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新机制,加快了勘查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积累了成功经验;综合研究得到高度重视,新理论、新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对地质找矿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大项目工作培养了一批年轻技术力量和技术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专业素质整体得到提高。

  本次会议充分肯定了我省8年来的地勘成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对目前地勘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难题和目前地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剖析研究,提出了2016年及“十三五”期间地勘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部署方案,将为今后我省地勘工作的布局,持续推进我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程产生深远的意义。(省地质调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