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们的故事:“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

30.04.2017  22:33

讲述人:马永灵,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乡长。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县优秀科级干部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记得以前每次去贵德县开会,都会说到我们新街回族乡的贫困问题,有时直接点名,有时婉转地批评。每次遇到这样的场面,我脸红得实在坐不住啊,心里又羞愧又难受!

开会!大家一起研究脱贫问题。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这硬骨头啃下来!

我是乡长,扶贫的重担就应该我扛。当时我给乡党委书记下了保证:给我三年时间,我一定努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既然立下了军令状,想办法让群众脱贫就成了当务之急。

当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家学习领会党和政府有关精准扶贫方面的政策。

开会时我也给大家说,想脱贫,首先得放下面子,了解贫困的现状,分析贫困的原因。国家的扶贫政策这么好,如果还不能借这股东风脱贫,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贫困的根在哪里?我们得先找到原因。在吃透政策精神后,我就开始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群众大会、分析汇总,全面掌握贫困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

调查访问的过程中,我发现因病致贫的群众大多都依靠政府救助;壮劳力不愿走出家门;自我发展意识欠缺;对扶贫产业项目一无所知……

思路渐渐清晰了,也就有了目标。

长期身患疾病不能劳动的,我们申请重大疾病救助;上不起学的,我们申请助学贷款、免除学杂费;想跑运输没钱买车的,我们申请就业贷款、创业贷款。总之,大的方向定下来,个别特殊贫困户我们就一家一户去解决。

带领大家脱贫的过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鱼山村,这是乡里最贫困的村,海拔高,春麦不熟,群众收入少。当时我去县上请了农业技术人员多次到村里查看土壤、商讨种植品种,最终决定将蒜苗种植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在试验田试种成功后,全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了。

蒜苗种上了,我比他们还着急!经常到田间地头了解蒜苗长势,发现蒜苗得病,就联系技术人员现场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产量就达到五千公斤。在销售问题上,我带着村干部到西宁、兰州等地跑市场、引客商。别看鱼山村地理位置不好,但是种出来的蒜苗品质特别好,兰州的客商赞不绝口,一下子订单式全部收购,全村户均增收两万多元。部分群众当年就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

鱼山村的蒜苗种植成功后,年轻人一个比一个勤快!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买上了微型货车,往返县城做起了蔬菜生意。昔日出了名的贫困村成了全县的脱贫样板村。

以前大家说我们鱼山村的年轻人懒,每天晒太阳,不愿出去打工挣钱。我不这么认为,受教育程度低,思路不活而已。对村民要多鼓励,少说没用的泄气话,要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其实我们乡上各村有各村的优势,多年来没有利用好自身优势说明我们还是思路不活。后来我提出了通过发展优势产业来拔穷根!我们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扶贫模式,发挥各村的优势,开始大力发展油菜、马铃薯、蚕豆、果蔬、中藏药材、花卉、牦牛、藏羊、土鸡、饲草十大特色产业。

在鱼山村脱贫取得成功之后,别的村也想跃跃欲试。这几年,我们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发展,不到三年,各村的优势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了。在藏盖村,村民搞起了东北大葱种植;陆切村实施了雪山露源千头奶牛养殖场;老虎口村办起了牦牛养殖场;下卡村办起了“莫曲沟家园生态鸡”养殖场;上卡村生态野血毛驴养殖场项目也红红火火干起来了……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后,为了改变麻吾、上卡两村的村容村貌,我们积极汇报争取建设资金,通过实施“新、绿、亮、美”工程建设,这两个村昔日破破烂烂的旧宅,逐步变成规划一新的农民新村,坑坑洼洼的村道,变成了整洁宽敞的马路。

现在,我们乡旧貌换新颜,各村“一村一品”产业基本形成,贫困户参与面不断扩大,共有123户贫困群众走向产业扶贫发展之路。

现在我去县里开会,腰杆也可以挺直了。很多人来找我交流扶贫经验。其实扶贫工作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我只是努力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刘 伟)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