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竞芳华——我省推进文化“八大工程”建设工作扫描

07.07.2015  10:13

   盛夏时节,畅游青海大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标注“大美青海”符号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竞放异彩,一片片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健身广场悄然而起,一支支健康向上的文体团队活力四射,一曲曲土生土长的优美旋律萦绕耳畔……这一切,无不为我省推进文化“八大工程”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十二五”期间,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着力解决好我省文化建设中改革与发展、继承与创新、政府与市场、效益与质量、事业与产业的关系,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名省建设目标,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

  几年来,省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等部门抢抓机遇,乘势崛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惠民推进工程、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文化园区建设工程、文化市场建设工程、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文化开放交流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在青海文化名省建设中展示出迷人的笑靥。

  (一)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扎毛乡卡苏乎村,刚吃过晚饭的村民拉果一家正围坐在炕上看州电视台播放的藏语新闻联播节目。年前,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为全村425户牧民发放了电视机和收音机,还为他们免费装上了户户通。“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送来了电视机,让村里家家不出门就能看到50多套丰富的电视节目,我们的生活真是过得有滋有味!”拉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为我省打造了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全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5%,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在全省的自然村里实现全覆盖,全省街道、社区健身器材配备达到85%以上。

  “农家书屋是我们掌握科技、发家致富的宝贝疙瘩。”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西上街村,致富带头人何广财从农家书屋抱出一摞介绍农业科技的书籍,“村里开设农家书屋后,我渐渐成了养殖专业户,看书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其实,类似何广财的业余生活,在我省的乡村比比皆是——白天可以去农家书屋看看书、读读报,晚上可以到乡镇综合文化站看电影、跳锅庄……丰富的农牧区文化生活越来越有“时髦味儿”。

  “八大工程”建设在“文化惠民”中前行。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设立了青海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给全省所有行政村每年补助1万元。全省49个公共图书馆、55个文化馆、16家博物馆和3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了无障碍进入。“十二五”期间,全省各专业文艺院团共完成下乡、下基层演出2931场,实施文化进村入户2688个、文化进社区445个,建成数字图书馆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337个,全省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室配发文化设备器材实现全覆盖。

  (二)

  这个夏天,把海北达玉部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洛桑尖措忙活坏了:“转湖年”万人骑行活动、环湖赛、风马音乐节……都能看到他和他的员工忙碌的身影。“八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了我省文化与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也让曾经是歌唱演员的洛桑尖措“变身”为老板,在文化旅游这一产业中,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收获了梦想成真的喜悦。

  怎样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走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我省唱的是“三部曲”:创新、改革、融合。这“三部曲”在青海大地正方兴未艾。

  全省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29.45亿元达到2014年的43.5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81%提高为2.07%,省级文化产业资金从以往的300万元增加至目前的5000万元;2014年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年销售额为25.76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6亿多元。

  全省电影票房收入由2011年的1300万元达到了2014年的6639.9万元,增长511%;全省收入超过亿元的城镇影院有4家;从事影视制作、广告经营的企业从2011年的5家增加到了2014年的35家。

  积极推动省直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组建青海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事、分配、艺术生产制度实现企业化运行;完成青海人民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国有资产增值近90%;投资100万元成立了青海体育赛事有限公司。

  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全省66个3A级以上景区已经有34个景区有“非遗”项目和产品的展示、销售,有20多个景区有演艺节目……

  回望过往,检视当下,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省文化“八大工程”建设的进程中,已悄然施以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品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精英赛、青海国际高原攀岩精英赛、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国际水与生命主题音乐会、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一批文化、体育品牌,以盛会和节日的形式,载入青海文化体育发展的史册,闪烁着“具有青海特色”的耀眼光芒。

  在文学艺术领域,我省以“具有青海特色”,培育一个个艺术精品,引导着我省文学艺术大军抖擞精神,全省创作完成大型民族剧目32台,小型节目58个,涉及多个艺术品种。话剧《春回玉树》、歌舞《天域天堂》、现代舞剧《藏羚羊》、舞蹈诗剧《风从青海来》、民族歌舞剧《热贡神韵》、《玉树不会忘记》、《藏舞京典》等一批优秀作品相继创作上演,其中,《藏羚羊》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热贡神韵》、《玉树不会忘记》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动漫作品《藏羚羊》获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三等奖,这是我省获得的第一个政府最高奖项。

  (三)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青海的发展需要更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

  实施好《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青海片区规划》,加快国家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开工青海广电高清数字中心建设;

  大力推动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培育文化广电体育消费新热点,不断强化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号召力和青海特色的文化广电体育品牌;

  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加大政府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采购力度,丰富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使群众享有更多更好的文化实惠;

  引进和培养一批善于开拓文化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等,为我省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精心编制“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继续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推动我省文化事业产业持续繁荣发展;

  …………

  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在绚丽的“八大工程”文化建设之花的装点下,青海文化名省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