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访”忧解困暖人心
青海新闻网讯 “书记,今年我们种的百合市场价格不好,再卖就贴本了………”海东市纪委精准扶贫工作队在走访民和县官亭镇梧释村时,听到百合种植户邓西录说出的一番话,工作队驻足倾听。
据了解,由于受百合市场影响,今年以来,百合市场价格低迷,出现大面积滞销,销售难成为百合种植户的心病。邓西录种植的40亩百合虽然收成较好,今年挖了15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每斤5元的价格发往兰州市场,但种植百合每亩前期籽种、施肥、除草、鼠害管理等投资在8000至9000元左右,除去保留一些籽种和品质不好的,卖不上好价钱,使他惆怅不已。现在百合价钱跌成这样,好多想种植百合的农户和贫困户也在观望之中,对百合失去信心了。
百合面临滞销的尴尬局面,精准扶贫工作队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竭力了解百合产销管理和市场价格前景。
掌握了一些相关信息后,工作队立马召集百合种植户召开会议,了解了具体情况。近年来,梧释村种植鲜百合,都以每斤14元左右的价格被兰州客商一抢而空,增加了收入,今年却只有5、6块钱一斤,农户本着“不卖亏,卖了更亏”的心态,不愿意出售。
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为切入点,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瓶颈”,工作队思考了很多,梧释村百合种植已逐步形成规模化,但销路方面主要表现为梧释村百合种植的社会知晓度不高,加工能力有限,市场开发不足。在“布局合理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品质无公害化”的发展思路事实上还是有一定难度。
通过与种植户和销售户的促膝交谈,工作队第一时间想到精准扶贫工作“前方有干部、后方有单位”的结对帮扶动力和信心,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单位,借助微信平台。工作队在“海东市纪委纪检监察干部群”发布了消息,消息一发布,引起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注,问候和佳音远远从150km外通过微信纷纷传来:“我要10斤、我要20斤、我们都要一些;我挺着急,掌握个情况,看有没有办法可想;我统计一下大家要多少……”购买百合的红包时时传到手机上。不到2小时,300余斤百合已销售出去,3000元现金转入了种植户王学员的微信钱包。
这让在场的种植户深深感受到了帮扶单位的关怀,也感受到工作队所说的“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搭建起集电商平台、仓储、渠道建设为一体的真实意义所在。种植户们高兴地说:“今天我们看到了希望,学到了好多东西,今后我们要在提高‘梧释甜百合’的品牌、包装、销售上下功夫;在社会上宣传提高百合知名度上下功夫;在储存保鲜上下功夫;在现有的种植技术上再提高。”同时,精准扶贫工作队也表示,接下来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结合本村实际和资源优势,逐步探索一村一品、乡村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选准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进一步凸出品牌引领,培养一批站得住脚、大有可为的本土农产品特色品牌,帮助群众发展致富产业,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宜推广、有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精准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