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看海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新海西

27.02.2017  16:37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总要求,统筹谋划部署,创新工作机制,拿出一揽子过硬举措,打出一整套脱贫攻坚“组合拳”,推出一系列“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的措施,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海西州通过各项脱贫攻坚举措,先后落实扶贫资金10.61亿元,比上年投入翻了一番,脱贫攻坚投入资金创历史新高,覆盖全州两市三县三行委119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人口,补齐贫困村发展短板,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困难。经第三方评估,全州八个地区119个贫困村、2580户6122名贫困人口达到了摘帽、退出、脱贫清零的条件,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贫困人口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4元,完成省级目标3316元的316%,完成州级目标4000元的262%;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30.67%下降到2016年底的零。实现全州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老百姓感恩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全面认可脱贫,脱贫攻坚胜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在这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一份催人奋进的厚实答卷,展现的是海西持续深化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加快推进扶贫产业园建设的前行足迹。

   1、精准谋划脱贫攻坚建立扶贫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州脱贫工作,各市县也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指挥长、四大班子负责人为副指挥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负责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二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为使“六个精准”落到实处,海西州通过《中国共产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员会关于年内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决议》,出台《海西州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等八个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交通、水利等十个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和《海西州贫困学生助学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海西州贫困残疾人托养扶贫暂行办法》、《海西州养老服务扶贫试行办法》,全方位构建了全州“1+8+10+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藏区第一强州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三是建立脱贫责任机制。将扶贫工作的成败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让领导干部为“精准扶贫”工作埋单,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州县乡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廉洁扶贫责任书》,各市县工行委立“军令状”、各乡镇签“承诺书”、重点贫困村两委班子表“决心书”。同时,探索推行第三方评估工作,把评价权交给基层、交给服务对象,考准考实工作业绩,强化结果应用,邀请第三方对全州脱贫攻坚进行评估。四是建立大数据平台机制。按照“现有数据再核实、动态数据要跟进,保证脱贫的销号,返贫的重新认账”的要求,建立完善了全州建档立卡扶贫信息数据平台中扶贫对象、专项项目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三个模块,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动态化管理,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靶向对标脱贫攻坚“八个一批”落实有效

  充分发挥领导重视强给力、部门包抓有动力、干部帮扶聚合力、贫困户发展是主力的“四种力量”,把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一是易地搬迁。投入7107.5万元,搬迁安置全州19个乡镇77个村1075户3007人,全面完成省上要求“今年要完成建设任务70%以上”的任务目标。二是产业发展。乌兰县希里沟东庄村、柯柯镇西沙村、茶卡镇巴音村3个贫困村900万元旅游扶贫项目资金与扶贫产业园项目捆绑使用建设扶贫产业园;都兰县热水乡赛什堂村300万元资金建设锦亿文化旅游扶贫项目;天峻县阳康乡果当村300万元旅游扶贫资金建设自驾游营地,以旅游扶贫促增收,项目共惠及6个乡镇、42个村513户1417人;都兰县250万元种植枸杞产业等项目,当年为贫困户分红,惠及14个乡镇98个村1031户、2559人。全州119个贫困村成立了互助协会,50万元贫困村互助资金,通过投入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抵押金撬动银行贷款、贫困村或贫困户短期低息借款发展生产,惠及全州119个贫困村的5752户17993人。三是资产受益。省级产业发展资金1967万元入股到柴达木农商银行、投入企业公司、合作社等,当年为3069贫困户分红;州级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西部三行委帮扶东部地区脱贫资金1000万元,用于购置商业铺面、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施产业扶持资金资产收益项目。四是转移就业。组织251名贫困户参加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贫困青年实用技能培训班;安排2388人在公益性岗位、企业等就业,月工资1200-3000元不等。五是医疗救助。贫困人口严格实施“一免七减四优先十覆盖”政策,新建州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1所,州蒙藏医院综合楼1所,县级妇幼保健院1所,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1所,乡镇卫生院周转房22所;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7所;州本级财政拟投入200万元,对6122名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补充保险及重大疾病保险进行全覆盖。六是教育脱贫。按照“一人一卡、一人一策”的要求,完成了全州219人贫困学生建档立卡的工作,实现355名贫困大学生和职业学历教育学生网上报名审核,对符合条件的312名贫困学生补助226.3万元;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计划、高中教育、贫困大学生补助等受益12万人次。七是低保兜底。在全省率先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为4000元/年,发放农村低保保障金1317.5万元,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畴,享受低保政策。八是生态保护与服务。落实1075名贫困农牧民在生态管护岗位就业,发放工资性补助资金1643.4万元,人均月工资1200元至3000元。

   3、各行业助力脱贫攻坚补齐贫困村发展短板

  统筹发挥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作用,整合各类资金,全面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交通投资2.2亿元实施33个行政村通畅工程,建设里程854.55公里,惠及贫困村人口7166人。水利投资5951万元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49482人。文化惠民方面投资1089万元实施33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投资60万元实施12个贫困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州县两级层面文化旅游活动321项,服务群众近50万人次。电力投资1.25亿元,新建10千伏线路187.27公里。医疗卫生投入348.9万元补齐不达标贫困村卫生室办公及医疗设备,全州119个贫困村卫生室均达到贫困村退出指标要求。电商投资1460.3万元在都兰县、乌兰县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2个;投资285.8万元在31个贫困村建立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金融方面投入各类扶贫贴息风险防控资金5777万元,撬动金融扶贫贷款1.97亿元。

   4、社会聚力脱贫攻坚凝聚扶贫强大合力

  统筹开展企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驻村帮扶等“四大社会扶贫”工程,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扶贫责任链、任务链。抽调354名省州县三级优秀干部,担任141个贫困村、维稳重点村、后进村(其中贫困村119个)“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做到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责任、项目、资金“三个捆绑”,形成一线有干部、后方有靠山的工作机制。州级机关58个单位包干帮扶33个贫困村,驻州单位、军警部队、金融保险、企业等共有27个单位结对帮扶26个贫困村,县级共有189个单位结对帮扶30个贫困村,一年内共捐款捐物折资0.19亿元,协调落实项目320个、资金1.35亿元,解决就业2388人。全州80家民营企业与67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产业帮扶投入资金314万元。

   5、培训启智脱贫攻坚拓宽脱贫致富路径

  搭台子、带能人、找项目,大力实施智力帮扶行动。一是注重扶贫干部政策培训。为了将各项政策要领、项目操作流程及时传达给扶贫系统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等一线主力军,先后举办“第一书记”培训班、全省建档立卡培训班、农牧区劳务经纪人培训班、第三方评估启动仪式暨培训会、互助资金项目管理专题培训班等多项专题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790余人次。二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为重点,为贫困村劳动力提供学习机会、就业保障,创新“输血”变“造血”立体式扶贫新思路。把“见物”与“见人”结合起来,结合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富“口袋”与富“脑袋”统筹起来,把帮扶与励志同步起来,通过集中学习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找准门路、满足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教育、文化等综合素质,大力营造扶贫脱贫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激发贫困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贫困村劳动力对科技致富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实现技能脱贫致富。先后完成电商培训、非遗羊毛毡绣手工制作、餐饮服务、牛羊养殖、枸杞育苗、掐丝唐卡等“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1829人。

  站在新的起点上,海西的决策层思路更加清晰:按照在全省率先整体脱贫的目标要求,精准发力、集中攻坚,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对贫困人口脱贫后续政策扶持上,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有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少,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持续深化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加大精神扶贫力度,加快推进扶贫产业园及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脱贫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被动脱贫向主动致富转变、社会救助向自我发展转变、政策扶持向产业支撑转变、基本脱贫向小康生活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脱贫,确保贫困群众与各族群众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今年,海西州将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利用好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将国开行11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扶贫项目贷款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努力将所有行政村打造成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优美、精神文化丰富、群众面貌焕然一新、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新牧区;努力将海西州打造成全省统筹城乡示范区、四省藏区脱贫攻坚示范州;努力在建党一百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0000元和20000元以上,人民群众享有更殷实的生活、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收入、更充分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和质量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