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税收预测分析水平的几点思考
税收预测分析是增强组织收入前瞻性的重要工作,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为指导,根据经济和税收统计资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经过推理判断,对未来税收收入的前景作出趋势分析的一项工作方法,是提高税收计划管理和发挥税收预见性,准确编制税收计划的基础。科学准确的税收预测分析能综合地反映税收经济规律、税收征管现状和税收发展趋势,为税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税收预测分析工作的质量好坏,预测分析准确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税收工作的进展成效。
一、税收预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税收预测分析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区县局领导认为地域有限,经济规模和税收总量较小,开展税收预测分析基本上是“纸上谈兵”,税收预测分析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只要完成税收计划任务即可;有些认为税收具有不可预知性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对经济税收运行趋势的可预测性、可把握性存在疑问。在工作参与程度上,存在分管领导、计划财务部门和有关责任人比较重视,其他部门、其他人员如稽查人员、办税服务厅人员不重视,存在全员参与程度低的现象。对税收预测分析工作的不重视,预测准确率低,认识不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对税收预测分析工作了解不够深入全面。
(二)税收预测分析数据来源比较单一。目前税收预测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税源管理部门和金三系统基础征管数据,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变化情况分析较少,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较多。而金三系统基础征管数据中,有的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房产原值、土地面积、车辆信息等大量数据,采集不全,有的项目即使采集,也由于缺乏真实性而无法使用。基于这样的数据作出的预测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无法指导税源管理工作。
(三)缺乏专业的税收预测分析人才。吸收、培养税收预测分析专业人才是实现税收预测分析工作上水平乃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但目前,严重缺乏既懂税收业务知识又具备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人才,制约了税收预测分析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基层税务机关,缺乏税收预测分析专业人才的状况尤为严重,税收分析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培养一批复合型税收分析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分析干部队伍任重道远。
(四)税收预测分析技术手段匮乏,预测准确率比较低。税收预测分析局限于常规算术方法,对数理统计、现代管理理论运用不够,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分析整理手段。税收预测分析工作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所运用的数据基本上用人工采集,人工分析,数据利用率低,预测结果真实性、可靠性低,准确率不高,存在税收预测分析不准,导致税收计划制定、分配的不合理,从而影响了预测的精确度。
(五)缺乏部门间的协调机制,部门联合税收预测分析机制尚未健全。税收预测分析既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征管、监控税源变化、评估税收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方式。因此,税收预测分析从客观上要求计划统计、税种管理、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以及税源管理等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协作,以确保全面、准确地揭示税收增减变化的各种原因。而在现实工作中,税收预测分析往往局限于税收会计统计部门,对数据变化较大的项目进行分析,由于缺乏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税收分析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影响税收完成情况的真正原因则难以分析透彻。国地税、财政部门联合分析的机制不健全,税收预测分析仅限于本部门分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部门联系少,征管数据的外延型不够,获取数据面窄,无法做到全面有效的预测分析。
二、提高税收预测分析分析水平措施和方法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税收预测分析工作。各级税务机关要树立做好税收预测分析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高度重视税收预测分析工作,确立对经济状况的认知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预测分析的水平的思想,牢固树立税收可预测性的观念。充分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与组织税收之间的关系,分析税收政策与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和影响,将税收分析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税收分析预测工作制度,逐级分解目标责任。通过税收分析会和征管业务会议,将税收分析水平作为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要求税务干部职工人人关注个个参与,专人专岗负责税源预测分析工作。及时了解辖区状况,准确掌握税源分布、全面监控重点税源,税收分析站位要高,找准亮点,拓宽视野,着眼全局,辅助决策,为组织税收收入服务。做好政策调整对税收收入影响的研究工作,提高宏观预测水平,做到应收尽收,不断提高税收分析预测水平,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
(二)加大税源调研力度,提升预测前瞻性。加大税源的调查力度,摸清税源底数,针对地方税源的结构特点,区别重点税源和一次性税源的动态管理,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进行跟踪管理,充分利用重点税源报表,把重点放在对企业的走访调研上。通过对重点税源、重点项目实地考察、纳税评估、跟踪管理、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实行全程监控,及时把握企业项目进度和项目变化情况,摸清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对所辖区域内的重大投资、企业税收增减变化等情况,必须形成重大税收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税收预测分析人员报告有关情况,防止因情况不明而影响收入预测的准确性,提升收入预测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同时关注资产交易、土地交易、股利分红等一次性税源动态情况,关注新政策对税源带来的影响,及时采取可行措施,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不断提高征管数据质量水平,扩大税收预测信息量,认真开展金三系统内垃圾数据清理和审核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数据误差,改善税收数据质量,有效提高税收分析预测工作效率。
(三)重视配强和培养税收预测分析人员,不断提高税收预测分析人员综合分析能力。找准税收分析预测工作短板,开拓分析思路,高度重视税收预测分析队伍的建设,积极选拔配备数理统计、财税经济等专业人才充实到税收预测分析队伍中来,培养一批有影响的税收预测分析人才,建立一支既懂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又熟悉经济税源情况变化、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税收预测分析队伍。要切实加强对现有税收预测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提高税收预测分析人员及税收管理员的税收业务知识、经济理论知识水平,特别是学会用经济术语分析税收现状,解读税收增减因素,逐步提高预测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税收预测分析报告水平,从而为组织税收收入工作赢得主动和先机,更好地满足税收工作需要。同时将税收预测准确率纳入个人绩效考核,定期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使各相关岗位人员主动增强税收预测分析工作的严谨性和前瞻性,自上而下提高税收预测分析重视度。更好地提升税收预测分析工作的质效。
(四)运用现代化税收预测分析手段,不断提升税收预测准确率。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税收预测分析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努力增强税源监控和分析处理能力,完善税收分析模型,按月召开收入预测分析例会,从政策变化、征管措施、风险管理等不同角度分析,合理运用经济数据,充分运用多元化、信息化手段,通过扎实可靠的综合税收指数或指标,深入分析经济、政策及征管因素变动情况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注重加强税收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分析,在利用当期经济数据的同时,充分比对同期、横向地区、上级地区的有关经济数据,从中筛选甄别有效数据,加以分析运用。对企业产品产量、销量、价格、销售及其他原因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分析其影响程度和波及范围,持续提高税收预测分析质量,提升税收预测分析水平,指导和促进税收工作。同时加大税收预测分析结果应用力度提升预测质量,拓展税收收入分析预测的深度和广度。根据预测情况实施精准征管措施,既严格征管,应收尽收,又严控质量、规范入库,同时及时掌握稽查查补税款情况,提高税源预测的实效性,逐步建立税收分析预测长效机制,将预测结果与税收风险应对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税收预测分析精度。
(五)建立健全税收预测联合分析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协调配合作用。一是规范税收预测联合分析工作机制,组成由计划财务、税源管理科、纳税服务科、风险防控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税收预测分析工作组,定期展开税收预测分析,充分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定期通报税收预测分析准确率,督促改善税收预测分析工作质量。二是强化税收预测分析部门联动,构建“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税机制,加快社会综合治税步伐。充分挖掘有关部门的税收预测分析潜能,加强同国税、财政、工商、发改委、统计、城建、房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固定的信息交流传递模式,形成多方联动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挖掘税源,为做好税收预测分析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同时,将纳税人申报期内外的数据与各项经济指标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准确判断税源状况趋势,掌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全面提高驾驭组织收入的能力,使税收收入预测分析工作更加科学、权威。强化数据比对分析。科学有效地落实税收收入计划,做好税收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比对,寻找税源增长点。三是充分借助和利用金三系统数据大集中优势,探索建立健全财政、国地税联合分析机制,组建联合预测分析工作团队,不定期召开财政、国税、地税分析会议,做好地税收入与国税部门相关数据比对,查找征管工作中的不足,联合开展专题税收分析,及时获取不动产开票、增值税及消费税预测信息,做好土地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收入预测分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培育涵养经济税源积极建言献策,提升税收分析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为地方政府提供可靠的税收数据信息,确保征管数据信息和收入预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