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生命科学的“航空母舰”
尽管一旁的科学家不断地提醒记者,等会儿可能会感到轻微的不适,但当记者真正穿上那套形似宇航服的实验防护服,记者才意识到,他这“预防针”打的确实很有必要。
胸口发闷,这是第一感受,加上紧张,记者原本均匀的呼吸急促起来。很快,防护服头部透明的充气罩,变得白茫茫一片,这让一旁负责拍照的记录人员哭笑不得。
1月31日,我国首个P4实验室在武汉竣工,这一人类最高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实验室甫一面世,就引发诸多关注。这个被称作生命科学领域“航空母舰”的实验室究竟是什么样子?在竣工之前经获许,记者探访了P4。
进入P4,必须身着正压防护服,这种防护服下端连接着一条蓝色的呼吸带,呼吸带则悬挂连接在屋顶的管道上,以此来保证研究人员不和外界空气发生任何接触,可以在防护服内呼吸循环。
这也是P4和其他普通实验室在设计上一个明显的不同:人和实验室,以及病源之间是绝对的隔离。
P4的结构呈悬挂式,共分为4层。从下至上,底层是污水处理和生命维持系统;第二层是核心实验室;第三层是过滤器系统;二层和三层之间的夹层是管道系统;最上一层是空调系统。
这其中,唯一供科学家实验使用的,只有“核心实验室”那一层,至于一层、三层、四层和夹层,均是为了使实验室里的空气呈负压状态,保证二层核心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P4实验室主任袁志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除人之外,包括病毒、实验动物等进去(实验室),出来时都是死的,换言之,“里面的东西不能出来,只有外面的东西有可能进去,就像一个密封的盒子。”
这个“航母”级的“盒子”并不大,其核心(即实验区)仅有300多平方米,大致分为3个细胞实验室、两个动物实验室、1个动物解剖室和消毒室等。
之所以称之为“航母”,按照项目承建单位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科学家的说法,在于这个实验室的“战斗力”极强。
目前,全球公开拥有P4实验室的仅有9个国家。这些国家的P4实验室“锁”着全世界最为致命的病毒,比如2014年肆虐非洲并波及欧美的埃博拉病毒。
相比之下,曾造成中国疫情传播的SARS病毒,其实验室安全防护等级仅为三级,即P3(Protection level 3),这一等级的实验室研究的病原体还包括艾滋病病毒、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P2研究的是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登革热病毒,P1则是大肠杆菌。
P4之所以有这个能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设施的独特设计和建设。武汉P4实验室的建造工艺与技术装备由法国输入。此前,我国国内疾病控制中心、医科院、大专院校等科研单位拥有一些P3级实验室,但P4较之P3实验室对设备、环境和规范管理的要求更高,甚至还没有相关针对性的国家标准作为依据。
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让人感到“甚至有些繁琐”的管理流程是P4的第二个“法宝”。比如,科学家进入实验室时,必须两人一组,“以便实验人员在遇到不测时有个照应。”
当然,在穿上正压防护服后,要进实验区,还要经过多个程序。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胡志红拥有几十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以前,她进入P3实验室可能需要花费10分钟,而进入P4实验室要花费至少半小时,需要进行层层消毒,包括沐浴、二更、缓冲等步骤,才能入内。离开时亦然。
即便如此,P4仍是不少科学家向往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能直面埃博拉等存活在世界上最为烈性的病毒。胡志红告诉记者,能和这些病毒打交道,是每个对人类、对大自然有探索欲的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