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攻坚战:补齐短板,让幸福西宁更幸福
今年年初的一天,美丽卡阳因公交车的首次驶进而沸腾,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再一次改写了卡阳村的历史。
一幢幢新居、一盏盏路灯、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一股股清澈香甜的自来水、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今天,因各项基础设施的有效改善,西宁市湟中县拦隆镇卡阳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场上、巷道里,无论男女老少,每一个卡阳人喜笑颜开。
卡阳人的甜蜜生活足以代表许许多多西宁市城乡群众的幸福生活。
截至去年底,西宁市实现180个贫困村退出、5.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2.2%下降到2.7%,脱贫摘帽步伐不断加快,贫困群众获得感、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但要实现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任务仍很艰巨。西宁市农牧扶贫开发局副局长胡进胜表示,剩下150个贫困村,1.45万贫困人口脱贫,三县要全面达到“摘帽”标准,全市脱贫任务依旧艰巨。
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脱贫摘帽必须付出更加艰辛努力。正如胡进胜所说,脱贫工作越到最后越是困难,强化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需求更切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青海作为西部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正处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殊且重要,而且十分紧迫。
为此,西宁市多措并举补齐贫困村短板缩小发展差距。坚持多方联动,协同作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行业扶贫专项行动,着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缩小贫困村发展差距。
近年累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40.33亿元,在330个退出贫困村启动实施补短板项目1012项:233项道路建设,197项水利项目,135项电网升级改造,21581户危旧房改造;
新建、扩建村级卫生室224个,新建扩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67个,210个贫困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88个贫困村完成村级电子商务站点建设,实施行政村光纤新建和升级改造工程,99%的行政村光纤全覆盖;
……
“要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建设一个环境更美、品质更好、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的幸福西宁。”胡进胜说,西宁市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为已任,交通、水利、城建、教育、医疗、村容村貌整治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实施,一个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美丽乡村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
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一个美丽的乡村最基本的应该是一个基础设施齐全、适宜于人居的乡村。
每每走进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眼前,一条条道路笔直洁净,修建的广场上村民们笑声连连,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引人注目……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曲曲和谐的“乐章”,无不彰显着苏尔吉村群众生活的惬意。
让村民搬进高层过城里人的生活,让城里人租农家小院享受田院生活,这是苏吉尔村村民的梦想,这是全省各地农牧民群众共同的愿景。
夜幕降临时,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乡将军沟村的康海熬老人总喜欢出去串个门,可常常担心夜黑走路摔跤。如今,看着村里新安的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康海熬心里就很踏实。
行路、吃水、上学,解决看病难及看病贵、巷道亮化、兴建文化体育广场和标准化村级党员教育活动场所,家家户户都用上太阳能,村民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在西宁,越来越多的村庄像将军沟一样,旧貌换新颜;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康海熬一样,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到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幸福西宁更加幸福的真实体现。
仅今年,西宁市67个贫困村实施高原美丽乡村项目,贫困村新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29个,新建卫生室57个;
新建改建公路400多公里;70个贫困村群众饮水标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水利扶贫喝上了“幸福水”;175个贫困村光纤升级改造,全市行政村通信网络全覆盖。
实施旅游干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开工建设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加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依托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以医疗集团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实现城乡医疗医保一体化。
网络扶贫跑出脱贫加速度
在交通、城镇、水利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西宁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也得到长足发展,网络扶贫跑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速度。
做工精美的灯笼、造型别致的虎头鞋、色彩艳丽的土族睡枕……
走进车国英的家中,最吸引人目光的便是一件件土族风情的手工刺绣作品,让人一眼着迷,爱不释手。
今年65岁的车国英家住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土关村。近来让她欣喜的是,这些她从小就会的手艺竟然有了用武之地。
2016年土关村实现通信网络全部覆盖,但由于思想保守以及缺少带头人,起初良好的基础设施资源并没有发挥出应有功效。而在村民眼中,这不应该只是一条简单的网路,更应该是一条富裕路。
成立电商平台,成为村里发家致富的另一渠道。大多数村民没有经验,只有集体带领,将所有好的刺绣作品放到平台上,才能让作品产生效益,而不是“闲置”在家。
然而,只有单一的刺绣作品还不够。为此,组织村民参加县扶贫培训班,学习美食制作。
“我们土族本身就有独具特色的美食,如果再经过培训,同样可以把民族美食放在电商平台上去销售,这样才能打出自己的品牌。”村委会主任童知全说。
年初,村里第一户农家乐在村民李虎林家正式营业,而所有的广告推广,李虎林都通过网络完成。
补短板,助力城乡协同发展。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就要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构建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省“这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制胜的要诀。只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又好又快地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西宁市正在这条路上急速前行。( 林玟均 陈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