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豆腐离百姓餐桌不远了
放松监管一定问题频出,上猛药会直接影响部分从业者的饭碗,小作坊的存在给了监管部门一个两难局面。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游击队纳入执法部门眼皮底下,收编为正规军,成为考验相关部门执政能力的一道难题。
近日,从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传来好消息,《青海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草案)已获得省政府初审,提交人大常委会讨论。这意味着,小作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望受到法律保护。政府部门将在抓好食品卫生监督的同时疏堵结合,引导扶持小作坊转型升级。
青海新闻网讯
一个豆腐黑作坊生存现状
豆腐黑作坊的生产条件如何?是如何经营的?近日,记者随执法部门,多次前往生产豆腐的黑作坊,所闻所见值得深思。
世间有三苦:打铁、行船、卖豆腐。
西宁市城中区逯家寨村,从村口沿水泥路一直往里三四公里,拐进一条只容一辆车进出的便道,道路越走越窄,路的尽头,是几户农家院落。走进其中一间,一名面无表情的女子坐在台阶上,二十多岁,脸晒得通红,手指十个关节非常粗大,手上是冻疮留下的疤痕。
走进房内,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已经加工好的豆腐摆放在房内,上面盖着发黑的纱布。自制的工具随处可见,水龙头下面没有水槽,零散放着几个大桶,旁边是一口大锅。身穿白色围裙的老板嗫嚅着介绍:“我们在这里把豆子洗净,泡好,滤渣,然后将豆浆全部放到锅里煮开……”
“不用什么工具吗?”记者忍不住问。
“一般都要用手,不然有时候会来不及。”黑作坊老板回答。
这个房间墙面上全部贴着纸板,整个墙面已经发黑。墙角被熏出厚厚一层污渍,天花板上是熏制豆腐产生的各种杂质,阴干后,黏在上面,留下一坨坨令人作呕的印渍。地上较干净,可以看出还用水冲洗过。
房后有一台私设的锅炉,刚刚被环保部门贴上封条,下水没有经过任何过滤措施,直接通往村中的水渠。“这就是我们水渠老发臭的原因。”周围村民指指点点。
在检查中,这家黑作坊老板只能拿出健康证,无法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被当场查封。
“如果他去申请许可证,规规矩矩做豆腐呢?”记者问。
“他们没有这个实力,如果要建国家法律许可的食品加工厂,投资会非常大。”城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
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豆腐经营者半个多月前租的房子,就三口人。男子买豆子,到市场上卖豆腐,他妈妈和媳妇从早上四点多就开始忙着做豆腐,一家人挣的确实是辛苦钱。”。
“一斤豆腐他们卖多少钱?”
“豆腐到市场也就两元,他批发也就一元多。这肯定挣不了大钱,也就一家三口吃个饭。”村民说。
记者曾经随市场监管部门到过这样的黑作坊:食品与煤渣在地上混放着,任人踩来踩去,现场环境脏乱不堪。
“很多黑作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营者一般在城中村、郊区等地栖身,市场监管较难。”城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可以看出,今天接受检查的这家黑作坊老板想把生意做好。经营者认真打扫房间,却没办法替换简陋的生产设备。加工条件差,周边环境脏乱差,不符合卫生条件。经营者办理了健康证,却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李鬼凭什么能砍翻李逵
目前,省内仅有十余家正规豆制品生产企业,其中有部分是季节性生产。还有一些,如青海龙升阁食品有限公司等,因为生产成本过高,市场竞争激烈,最终停产。
“申办一家豆制品生产企业,需要厂房设计合理,要有原料库、加工车间、成品库、包装车间,相应的发酵场所。加工车间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包装车间要密闭有消毒措施,生产场所要与生活区分开。还要购置原料处理设备(如浸泡罐等);制浆设备(如磨浆机、煮浆罐等);蒸煮设备等。同时,还需要出厂检验设备。这些投资至少要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一名业内人士透露。
正规军要求非常严格,豆腐又是低成本、低制作工艺的食品,就算是在家里,磨个豆浆,用卤水点一点,也能制作。这就为很多黑作坊提供了市场空间。
西宁福豆福食品有限公司是省内较大的正规豆腐生产企业,负责人宿志强说,由于黑作坊豆腐出厂价格极低,因此,黑作坊的豆腐即使是工艺再讲究,对食品卫生要求再严,质量再好,也不得不低价出售。目前,福豆福豆腐的批发价格仅在1.4元到1.5元之间。这样,福豆福豆腐每天能售出4吨至5吨豆腐,低利润、高销量,才能保证微利。
“即使现在市场上要求经营户索证索票,如果经营户在经营中进一点正规厂家的豆腐,再进一点低价豆腐,掺着卖,也很难被发现。”一名市场摊贩说。
“仅西宁市城乡接合部就有上百家豆制品黑作坊。”一名豆制品企业负责人说。
合规小作坊有望走在阳光下
滥用食品添加剂、违规添加工业原料,毒豆腐、加工环境肮脏不堪……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的是整个社会的神经。每个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幽灵:无证无照黑作坊。黑作坊跻身于城中村、城乡接合部,零成本起步、手工式生产,加工规模较小、环境卫生差、产品质量难以稳定。有些黑作坊甚至成为市场监管的毒瘤,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天被查,过几天又可以在另一个地方东山再起。
以豆制品为例,目前,全省有QS标志的豆制品企业只有十余家。究其原因,投资上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正规豆腐企业在遭遇低成本、乱添加、不按食品安全生产规律办事的黑作坊时,总是竞争不过。都是白嫩嫩的豆腐,消费者无法辨别哪个豆腐没有添加剂,哪项生产环境没有达到要求。所以无论成本多高,在黑作坊的挤兑下,正规企业不断摊薄利润,不得不低价销售。
多家正规豆制品企业负责人认为,西宁市场还有五成以上的豆腐是来自没有正规QS标志的小作坊。
豆腐制作本是低起点行业,很多规规矩矩的创业者因为食品加工严苛的条件望而却步,或成为“黑户”。
“在以往执法中,我们把原料合格,生产流程、生产环节卫生、干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小作坊采取备案制,并严格监管,只要一发现这些作坊有违规行为,马上取缔,但这种做法缺乏法律依据。”执法人员介绍,“同时,对小作坊采取备案制,也达不到对他们扶持发展的目的。他们很难发展壮大成为正规军中的一员。”
为防止出现监管真空,我省还制定过相关措施及文件,但管理措施无法代替地方性法规,规范性、约束性明显不足,监管效力有限。
近日,由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起草的《青海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草案)有望出台。这意味着,在政府引导下,生产流程依规,卫生条件达标,原材料、生产环境、生产工具等符合标准的小作坊,将有正式身份。这也意味着随着合规小作坊走向阳光,那些黑作坊将无可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