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驻村干部苟生旺和他的“亲戚们”
“苟书记是哪个?”
“胖胖的带个眼镜的那个。他总是笑眯眯的。”
“他工作干劲儿足,把村里的事情当做自己家事情办,帮了我们很多忙,带领我们种当归、搞发展,村里慢慢富起来了……”说起苟生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小龙院村村民们都这样说。
小龙院村距县城7公里,是一个汉、藏、蒙古等民族共同聚居的自然村落,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群众观念相对落后,集体经济非常薄弱,自然禀赋条件较差,是全县较为贫困的一个村。
2015年10月15日,苟生旺被西部矿业集团选派到小龙院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刚到小龙院村,苟生旺便迅速转变角色,与村干部一起逐户走访,到老百姓家中“摸家底、套交情”。
赵国林,83岁,妻子77岁,儿子赵生畔今年48岁已离异,家庭困难。
阿怀智夫妇现已60岁,需要赡养82岁老人,儿子在外务工家人长期无法取得联系,收入微薄……
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详细资料都被苟生旺详细记录在自己的驻村笔记本上,三年时间,他写满了4个本子,行驶3万多公里路,走访了70多户村民的家。
郭华姐一家四口,儿子丈夫在外打工,女儿上学,她患有很严重的类分湿性关节炎,身体骨骼已经变形,行走不便,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苟生旺经常去她家唠家常,顺便帮忙干点农活,几年下来他们成了“亲戚”。
“多亏了苟书记,帮我办理了残疾证,这样我看病就省很多钱了,家里有什么困难,我第一个就想到他了。”贫困户郭华姐说。
“郭华走路不方便,有次她把银行卡和密码给我,让我去帮她取1500元钱,当时我心里很高兴,村民能把卡和密码给我,说明他们信任我,说明大家已经把我当成这个村的一份子了。”说起这件事,苟生旺感到很欣慰。
和村民打成一片,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后,苟生旺与驻村干部找出了小龙院村的“穷根”——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没有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拔穷根”?——发展特色种植业。
说干就干,经过调研后,苟生旺带领驻村干部开始在全村推广种植中药材。
“地里一般都是种庄稼的,种了药材长不出来、卖不出去、亏了钱怎么办?”起初,大部分村民犹豫不决、思虑重重,苟生旺和驻村扶贫干部挨家挨户动员,从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市场价格、收益对比等方面一一做起了动员,并向大家打了“保票”。
刚开始,只有一两家种当归,看到收益后,村民都纷纷响应。当归种植是个技术活,苟生旺请市种子站专家老师来村里指导,村民基本掌握了种植的“窍门”后,对他的信任度更高了,种植规模变大了。
2018年种植当归面积扩大到近37公顷,仅这一项收入,当年全村收入就达245万余元。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动员贫困户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发展养殖业、运输业,2018年,小龙院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
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西部矿业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苟生旺和驻村干部为村里修建路灯、建卫生室、注册村集体“互助协会”、申请扶贫资金、发展脱贫产业……
“2019年,我们争取到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前期规划正在有序开展。我们相信,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庄会变得越来越漂亮,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苟生旺说。
“西部矿业派过来的工作队,给大家伙办了很多好事,我们村路变宽了,路灯也安上了,看病方便了,党的政策了解的更清楚了。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好干部,以后我们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春节过后,村民们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斗打拼,村民麻双得对未来的生活又多了一份期盼。(张海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