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盛世兴水新华章——我省“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在历史的长河里,短暂的五年转瞬即逝。但对于青海水利而言,时间的年轮远不能用计量的长度来加以评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力推进,民生水利的泽被福祉,水生态文明的建设示范……使青海水利改革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显得异彩纷呈,耀眼夺目。
这是一段充满艰辛探索的里程。从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出台,到我省“大投入、大水利、大发展”理念的确立;从逐年递增的水利投资,到水利改革的鲜活实践;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创建水生态文明先行区的不懈努力……我省“治青理政、水为大政”的战略定位愈加清晰。
这是一个收获丰硕成果的“季节”。从“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到黄河谷地水利综合开发的强力推进;从饮水安全工程惠及万民,到农田水利泽被良田;从防汛抗旱取得的明显减灾效益,到病险水库的强筋壮骨和中小河流治理的累累硕果……显现着我省“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谱写着青海盛世兴水的新华章。
以水促发展: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
2015年6月30日,这是青海水利建设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埋深1000多米的达坂山腹地,一条长达195米“钢铁巨龙”伴着山呼海啸般的轰鸣,突破复杂地质条件的重重阻隔,顺利到达贯通点,以长虹贯月般的气势宣告长达24.17公里的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最终实现贯通,使引大济湟这一跨流域调配水资源的战略构想变成了现实。激动泪花、欢呼的呐喊和震耳的轰响,汇成了青海水利建设最为辉煌的瞬间。
“正是有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利好政策措施,才确保了青海水利从小项目、小投入、小发展向大项目、大投入、大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回顾“十二五”青海水利改革发展的轨迹,省水利厅厅长陈兴龙的阐述切中肯綮。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向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号召。沐浴着党的光辉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春风,青海水利阔步行进在水利大发展的春天。
盘点2011年至2015年的水利发展里程,我省水利年投资实现了从46.08亿元到66亿元的快速攀升,“十二五”水利投资突破280亿元大关,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总投资,是“十一五”时期完成水利投资95.3亿元的3倍,创青海历史新高,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水利发展最快、投资强度最大、目标完成最好、改革全面展开的5年。
在中央专项、省级配套、地方自筹、社会融资为一体的“大投入”水利投资体系的驱动下,引大济湟工程、蓄集峡水利枢纽、黄河谷地水利综合开发等一批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民和河西沟、平安文祖口水库、湟中西纳川、湟源大华水库等东部城市群水源保障工程多点开花,黄河谷地、海南台地、柴达木绿洲3个大型灌区和10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齐头并进,中小河流治理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彰显生机,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区等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异彩纷呈,贵德现代水利示范县建设如火如荼,玉树灾后水利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一大批重点水利、民生水利、防洪抗旱、水保生态等工程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农区与牧区、城市与农村、区域与流域水利事业的协调发展,全省“大投入、大水利、大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围绕以水促发展、以水惠民生、以水保生态的水利发展新框架,编制完成的《全省水利发展战略规划》、《青海省防洪规划》、《青海省浅山干旱地区水利综合工程规划》、《青海省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规划》等40多项规划更是夯实了水利发展基石,蓄集峡水利枢纽、黄河干流防洪等10项水利工程进入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项目建设序列……治青理政、水为大政的理念进一步确立,统筹推进东部地区、柴达木地区、环青海湖地区和三江源地区四大区域水利发展的蓝图已然凸现。
五年来,水利部门不断创新思想,水利改革得到进一步加强。水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6项减至8项,《青海省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办法》等10余项水利改革管理制度使水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得到了加强和完善。314个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覆盖345个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新成立了230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逐步向全省推广,互助县沙塘川灌区和贵德县农业水价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一项项水利改革措施的强力推进,构建起了水利建设管理良性发展的机制保障。
截至目前,一个东西部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南北部坚持保护修复并举的治水格局已显雏形,与“四区两带一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配套呼应,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提供可靠水利支撑体系逐步形成,对我省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提供了可靠的水利保障。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