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立新型统计体系 构建大统计工作新格局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改革进程加快,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新”发展和“三新”统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国家工商总局时要求深入研究反映新注册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活跃度的指标。在现有统计制度下几乎没有一个部门可以做到。
天津市统计局以问题为导向,立足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最新实践,历时四年,举四部门之力,着力构建新型统计体系,对李克强总理这一提问作出了较好回答,闯出了一条政府大数据共享应用的新路子。截至2015年9月,天津市有小微企业27.2万家,占全市法人单位96.9%,企业活跃度77.2%,其中,房地产业、工业最为活跃,活跃度分别为85.4%和82.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问题倒逼改革
新型统计体系建设之初,工商、质监、税务、统计等部门自成体系,作为公共资源的部门数据不能互联共享,数出多门、数据打架等问题在所难免。针对这些问题,天津市统计局认真落实国家统计局关于推进部门间统计信息共享的要求,在市政府强力主导和国家统计局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开展先行先试。坚持不打破现行统计框架和各部门调查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整合统计报表、部门资源、统计渠道、信息资料,将统计调查与生成统计相结合,构建起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共建、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新型统计体系,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二、三产业全部企业的统计、税务、财务数据库和多部门共享平台。
深入拓展应用
全面深化改革,破题虽不易,应用更关键。2015年是新型统计体系由开发建设转为扩大应用的关键阶段,天津市统计局在全市统计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年初,把新型统计体系列入全年重点工作,在全市统计工作会上动员部署;年中,区县统计局长会上中期推动;年末,区县统计局长会上演示应用成果。制定了新型统计体系工作制度,确定了23项应用项目,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每季度督查各专业应用进度,把新型统计体系应用列入区县业务考核。通过举办青年业务能手大赛、统计大讲堂等形式,鼓励统计系统创新创业,真抓实干。
实现了企业名录库按月全面动态更新。通过构建新型统计体系,各部门按月提供全部企业名录资料,通过平台自动排重、细化和整理。市统计局将新增和变更企业信息下发区县、街镇乡、居村委会统计人员进行查找。截至2015年10月,新型统计体系已有统计名录33.54万家,比三经普增加9万多家。2015年,国家统计局在每个省选1-2个县开展部门数据比对核实工作,天津市统计局利用新型统计体系资料,把范围扩大到了16个区县,对7.5万家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逐一进行核实,进一步夯实了名录库建设。
从机制上解决了难以及时发现规上单位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基层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仅凭统计现有力量很难做到及时全面发现规上单位。通过构建新型统计体系,税务部门按季提供企业全部财务数据。通过比对核查,市统计局定期向区县反馈接近限额的企业清单。基层统计人员按图索骥,对已达标企业按照“一月一新增、一年一长成”要求及时纳统,对接近限额的单位纳入“预备库”重点监测。既为准确界定“四上”单位提供了新的线索,又使基层统计人员从繁重的地毯式清查中解放出来,改为有针对性核实和主动发现,大大解放了统计生产力,实现了“倍增效应”。
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新的抓手。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核心要求,是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支撑。通过构建新型统计体系,按季度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差异,双向核查,分析原因,及时纠错。在《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下,结合天津实际,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天津市统计质量保证准则和10项专业数据质量评估细则,并结合新型统计体系资料,按季度严格评估各专业、各区县“四上”单位数据质量,评价“四下”单位抽样调查结果,有效提高了全市统计数据质量。
为完善进度增加值核算和常规统计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撑。国家现行统计制度难以获取大量企业详细的财务数据。进度核算只能利用业务量和规下抽样调查结果来推算,月度只能通过规上单位情况估计整个行业发展,在观测全社会完整的行业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构建新型统计体系弥补了这一不足,汇总分析逐个季度、逐个企业完整的纳税申报记录和财务数据,观测行业发展,推算规下总量,为提高核算数据质量、完善现有统计制度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和重要参考。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取得了一批重要应用成果。利用新型统计体系中的企业财务数据,进一步确定了小微企业名录,跟踪监测相关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跃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微企业监测制度》,实现按季度监测分析和定期反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跟进“助小微、促创新、促发展”地方金融支持政策,及时反映了贷款企业经营、税收及就业状况等,为科学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深化在楼宇经济、民营经济、科技型企业、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有效填补了现行统计制度的空白,多领域、多渠道、多层面反映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新动力。
为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拓展应用注入新的活力。新形势下统计服务方式和手段也要创新,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其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底层框架必须开放、灵活,实现数据的及时、便捷、更新。天津市统计局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将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与新型统计体系紧密对接,在全面加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按月更新企业名录,按月或按季加载企业财务数据,更直观展示和分析了全市、区县、街镇乡、居委会及街区大中小微企业名录、空间定位、经济总量、企业活跃度等情况。
不断总结经验
改革往往是被逼出来的,穷则思变;改革不可能顺风满帆,苦乐自知;改革需要抢抓机遇,离不开借势借力。回顾4年多的艰辛探索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体会。
领导重视是前提。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统计体系建设,市领导亲自主持改革,全程参与指导,统筹协调四个部门全力推动。以建立新型统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加强统计工作意见》在全市印发,把构建新型统计体系上升为政府决策来推动。市委代书记、市长黄兴国在市政府常务会上高度肯定统计工作,指出“如果各部门都像统计部门一样,主动改革创新,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
顶层设计是关键。要想将新型统计体系构建成一个统一高效的整体,最根本的基础在于标准统一,加强顶层设计尤为关键。在实践中,天津市统计局深入分析了四个部门现有调查渠道和制度方法,统一设计表式和指标,统一分组标准、数据转换格式、基本审核关系和采集时间,建立了依法保密共享数据机制。既没有打破现有部门调查渠道,又建立起适应各部门管理、定期生成的统计报表制度。
部门协作是保证。新型统计体系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四个部门形成了一个整体,协同推进。在实践中,四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新型统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部门数据处理和共享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时间安排、各部门工作任务、共享权限和质量要求。定期召开部门工作联席会,及时沟通情况,形成了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
共建共享是动力。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建共享是“十三五”时期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发展方向,也是构建新型统计体系一大创新点。四个部门既是方案的共同设计者、基础数据的提供者,也是数据的获得者和受益者。共同的需求激发了共同的创新热情,形成了推动新型统计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
改革没有完成时,创新永远在路上。虽然新型统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部门口径还不完全一致、数据安全管理等诸多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天津市统计局将以此次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为契机,牢固树立“三严三实”意识,不断凝聚改革创新意志,巩固和应用好新型统计体系成果,并以此引领和统筹全市统计改革创新,朝着现代统计体系、构建全市大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砥砺前进、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