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转型锻造新增长极——2014年我省加快结构调整述评
这是一组意味深长的数据:今年1-11月份,我省轻工业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114.08亿元,同比增长3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
相对应的是:资源类行业和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9.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2%……
岁末严冬,以新常态的视角浏览今年青海经济走势“成绩单”,我们看到,在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决策引领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较好地实现了发展预期目标,特别是结构调整继续发生积极变化。
尤其是这“一升一降”,折射出青海工业经济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和各种矛盾交织,正在拓展转型换挡、提质增效的新发展空间;折射出青海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呈现出的新认识、新思维、新行动、新风景。
轻工业,成为“富民强省”新增长点
“在同样的大环境下,哪里能在结构调整上有大的突破,哪里就能赢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先机与活力。必须把调结构作为新常态,大力发展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特别是现代畜牧业,狠抓工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一语破的,指出青海经济在新常态形势下的解题要领。
12月23日,青海福来喜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市宝钟敲响了青海企业“新三板”的大门,实现了我省“新三板”上市“零突破”。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我省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调整、积极谋变,像“福来喜得”这样依靠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取得成功的企业不断涌现,轻工业也逐步成为全省推动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就业向好的新引擎。
作为资源型欠发达省份,资源型重化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导致能耗、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和环境方面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现实,省委省政府加强调研,从实际出发站位高端谋篇布局,有的放矢为经济发展指南。
年中发展关键节点,骆惠宁书记分三次前往海东市、省财税部门、省政府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调研,与企业家、县区党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强调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全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方向明,步子准。直面新常态,我省更进一步坚定了走以资源综合利用和特色产业融合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之路。其中要义,除了推动传统工业产业升级转型,更重要的是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把工业增长建立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协同推进的工业产业。
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工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我省瞄准自身短板,积极探索产业链末端招商模式,下决心以日用品消费市场换取轻工业产业的发展,最终构建起一个以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特色工业体系。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植下,我省轻工产业今年以来发展迅速。目前,轻工行业几乎涵盖全省日用消费品的主要方面,打造出了若干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
一组经济发展指标,反映了变化中的青海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新面貌: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第一、三次产业比重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孜孜以求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正在提速,轻工业比重提高,成为我省经济增速新的增长点。前三季度,全省轻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1%,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唱主角”
“青海整体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我们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正奋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先行区。走具有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不断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取得新成效,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省委深刻研判形势,把握经济新常态。
发展是永无终点的马拉松比赛。不断改革创新、差异化发展是企业在这场比赛中持续向前的不竭动力。
最近在“2014年度中国地毯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中,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藏羊”品牌名列全国第四位。同时,我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手工藏毯生产出口基地,每年出口创汇都在3000万美元左右,呈连年增长趋势,可以说,青海打造“世界藏毯之都”现已初具规模。
是什么让“藏羊”创造如此多的奇迹?该公司副董事长陈学武用简单四句话做出解释:“技术创新升级,重视人才资源,寻好文化的根,把好市场的脉。”
像藏羊集团一样,在转型升级的大文章中,以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已成为很多青海企业的自觉行为。
正因如此,我省大量的传统产业也在创新发展中获得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如电解铝、汽配、纺织等,依靠科技创新一步步实现自我蜕变,一部分升格为高新技术企业,一部分就地转化成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我省拉高标杆,用底线思维倒逼企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与落后生产方式做一个深度切割,淘汰落后的产能,为新兴产业腾出了发展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以“123”科技支撑工程、重大技术进步、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推动高技术产业及装备工业比重不断提高。
有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强省”的主导思想,在2014年新经济土壤里进一步落地生根。
新兴服务业,启动发展新引擎
先来看看一则有趣的数据。近日,支付宝发布十年大数据:我省人均支付金额从2004年的1269元增长至2014年的8398元,10年增长近7倍。
还有一项让青海人露脸的数据,全国移动支付青海排名第六。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从有趣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全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业的转型。
前三季度,我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176.1亿元,这意味着我省正快步迈入电商时代。目前,我省有近20家电商平台,约有7000家传统企业和个体商家,通过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
在全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呈多元化趋势的同时,作为新兴服务业的代表产业——信息产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6月底,青海省信息通信业累计完成业务总量35.6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列全国第3位、西部第3位。
每一个数字和排名的突破,离不开青海省对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强力推进,也昭示着新兴服务业正在强势崛起。今年前三季度,从结构看,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保持稳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格局。其中,新兴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生力量,发展迅猛。
新调控,新结构,新转型,新产业,新增长,新趋势……2014年,我省装备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幅增长,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进档提速,光伏产业稳步发展,工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显著。同时,新兴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农业转型发展迎来粮食总产“九连增”,旅游业转型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尺度。一年飞逝的光阴,标注出青海一段新的奋斗征程。然而,回望之时我们更在瞩望未来:何以实现经济增长结构持续改善、增长质量持续提高、经济内生新动力持续集聚、新经济成分持续成长?
12月24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强调,发展进入新常态,根本出路在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新常态伴随新挑战,转型换挡仍处攻坚期,走好“新常态”下的青海发展路,依然任重道远。上下年度承接的关键转折时刻,省委常委会传递出的信号,进一步指明了青海经济转型爬坡过坎的方向。(张海虎 羋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