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龙羊峡镇的“美丽转身”
青海新闻网讯 大雪刚过,冬季的龙羊峡有着别样的风情。山峦起伏间,波光粼粼的湖面映衬着那一抹夕阳,几只飞鸟振翅滑过眼前,转眼间便没入醉人的晚霞。
龙羊美如画。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版图中,这747.8平方公里的土地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风光一时的“亚洲第一坝”到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再到打造“万里黄河第一镇”,龙羊峡镇正在发生的这场华丽蜕变,已然成为共和县突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龙羊峡水电站建设期间,龙羊峡小镇人口规模一度达到了3万余人,后来,随着水电四局的整体撤离、龙羊峡电厂的改革改制以及龙羊峡工行委的撤销,龙羊峡一下子变得萧条起来。”对于龙羊峡镇昔日的辉煌,曾在这里工作过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永敏很有发言权。
在城镇人口剧减的同时,盛极一时的龙羊峡城镇产业萎缩,城镇发展衰落的迹象日益突出。
如何才能扭转这一局面?
“近年来,我们突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这一主线,以全力打造‘万里黄河第一镇’为目标,着力在顶层设计一体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开发建设生态化、产业发展特色化、管理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龙羊峡小镇的综合承载力日益增强。”海南州委常委、共和县委书记陈鸿林说,经过多年努力,龙羊峡镇由单一的水电产业向产业融合转型发展,2017年接待游客达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14.9%。今年,龙羊峡镇被认定为全国特色小镇和全国体育小镇。
北京艺苑公司的副总经理安杰是这场改革的参与者之一。2013年开始,公司正式对龙羊峡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力争用7至10年将龙羊峡景区打造成5A级景区,目前已完成投资5.8亿元,建成核心景区4个。
这样的投资并非“单打独斗”。其实,早在开发建设之初,县上就已经对龙羊峡镇提出顶层设计一体化的理念。
“我们充分挖掘龙羊峡城镇发展历史、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特质,按照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开发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积极筹措资金681.6万元,先后编制完成了《龙羊峡镇总体规划》《龙羊峡旅游区总体规划》《龙羊峡城镇风貌设计方案》,镇区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并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开发中始终严格以规划引领指导和约束刚需,发挥出了规划的龙头牵引作用。”陈鸿林如是说。
漫步在龙羊峡镇的街道上,这些“高大上”的顶层设计渐渐变得具体起来。
镇区原有的水电建筑遗迹在进行了怀旧风貌改造之后,那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市场大门一下子将人们的记忆拉回那个火热的年代。思绪尚未从“时光小镇”中走出,一旁的自行车道和一个个体育馆,又把体育小镇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走进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就如同来到一个冷水鱼养殖的产业园。乘船靠近水面上的网箱,还未走近,等待喂食的鱼儿就已经变得活跃起来。渔民出身的罗占元如今是公司生产部的部长,提起自己的老本行,老罗如数家珍。
“一条鱼从300克长到3公斤,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目前,一公斤三文鱼的售价在60元左右,平均每天能出售5000到6000条。”
罗占元的工作只是龙羊峡镇依托龙羊湖冷凉无污染适宜冷水鱼养殖的特性,大力发展三文鱼养殖业的环节之一。如今,随着产业品牌化、规模化的加速推进,这里的冷水鱼年产量达1.4万吨,产量占全国的60%。
就在龙羊峡镇的红色旅游、体育产业、冷水鱼养殖同步发展的同时,突出“田园”符号的乡村旅游悄然兴起。
“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我们累计投资2.22亿元,先后对周边10个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扶持周边各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已发展农家乐73家。”龙羊峡镇镇长谭海荣介绍道。
德胜村是个“三面环水”的小村子。美不胜收的龙羊湖近在咫尺。经过政府引导和帮扶,现在这个200多户的村子里有近五分之一的老百姓都在经营农家乐,全村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樊有平是村上原来的支部书记。2014年,在县有关单位的帮扶下,樊有平带头经营起了农家乐,随着德胜村农家乐的名气越来越大,从县城周边到西宁海东,甚至外地游客来海南旅游时,都会来这里尝尝地道的农家饭。眼看村上的旅游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不少村民开始加入其中。如今,全村40多家农家乐解决几百人的吃住问题不在话下。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龙羊峡特色小镇呈现基础设施趋好、城镇功能趋优、产业支撑趋强、生态环境趋美的新气象。”陈鸿林告诉记者,下一步,共和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新部署,坚持以改革促转型、以改革补短板、以改革增活力,全力打造产业特而强、功能全而精、环境美而优、机制新而活的“万里黄河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