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文化暨昆仑玉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19.06.2014  11:51

      6月11日,昆仑文化暨昆仑玉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论坛上,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会长、青海省社科院院长赵宗福,柴达木首席地质专家、青海昆仑玉研究专家刘永宏,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陈汉义,青海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刘盛春四位昆仑玉研究专家纷纷对盲目无序开采昆仑玉行为“亮剑”,并就青海昆仑玉产业发展如何走出当前市场萎缩的困境,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昆仑玉引领时尚8000年:青海矿产资源丰富,宝玉石矿藏储量居全国之首,国内玉器市场上有65%以上玉器取材于青海昆仑玉。昆仑玉作为青海又一金名片,在北京奥运会一举成名后,价格和地位也随之攀升。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防止过度不规范开采,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让昆仑玉得到有序开采,走一条品牌化的道路,成为一项新课题。对此,陈汉义、刘盛春认为:“从宝石学上,昆仑玉是和田玉系列一个新种,归属于和田玉。但离开昆仑玉,和田玉的种属是残缺和不完美的。从考古学上纳赤台石器遗址发现,其刮削器并非来自西部和田,就是当地的昆仑玉皮料,这一发现把昆仑玉从历史上向前推了4000年。据此也引出了昆仑玉(和田玉)引领中国时尚8000年的事实!这既成了一句非常成功的终端销售的广告语,也道出了玉石时尚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蜚声中外却几近枯竭:刘永宏介绍,昆仑玉经过奥运会奖牌用玉而蜚声中外,随着原产地地理保护标志的注入,以及环青海湖奖品和介入一些有影响的国内外项目,青海赋予了昆仑玉新的内涵和生命力。经过市场二十年的洗礼,昆仑玉一些优秀品种脱颖而出,在玉界已有了声誉。据不完全统计,昆仑玉每年的产量约1500吨至2000吨。但能达到工艺要求消耗的却只有总量的30%-40%,达到玉器中牌片、手镯要求的只有总量的5%-10%,而达到收藏级别的往往低于0.5%,这充分说明了昆仑玉的稀缺性,也解释了一些矿山低档玉对昆仑玉冲击较小的原因,昆仑玉能立足玉界是以大块度白玉的竞争优势,目前受到的挑战程度较低。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呼吁昆仑玉低档原料的充分利用,以珍惜这优秀矿种,延续这一稀缺资源的寿命。“先进的开采方式可以提高矿山综合利用率,但也会缩短矿山的服务年限,就昆仑玉的白玉矿而言,托拉海玉矿9个矿脉已难以找寻,三岔河玉矿11条矿脉也只有1条矿脉且已挖深超过70米,鉴于昆仑玉形成的特点,这条矿脉可能随时消失,若如此,在无新矿山发现之前我国已无白玉产出,”刘永宏担忧道。

      黄金连带玉石“遇冷”:根据中宝协秘书处统计,2013年我国珠宝产品零售额超过4700亿元。其中金银饰品销售额2959亿元,位居珠宝产业第一,钻石终端市场销售总额300亿元,珍珠约70亿元,白玉、水晶、玛瑙等市场相对较好,特别是金玉结合的饰品增幅较大,整个玉石市场销售额约200亿左右,伴随中国白玉市场的稳步增长,中国昆仑玉也实现了较好的发展,但其在珠宝产业中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低。今年上半年,黄金价格大幅下降,玉石价格高位盘旋,珠宝行业整体呈现金热、玉冷的态势。以昆仑玉为主体的白玉产品,尤其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的山子、摆件等大宗玉器的投资、收藏和消费,其客户群体剧减,市场大幅下滑,其市场令人堪忧。

      探寻“破冰”之法:“尽管市场低迷,但这也是转型和升级的最佳契机。”刘盛春认为,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为珠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国传统的玉器生产强调个性化,讲究文化传承和技艺传承,过分依赖加工技师的个人能力,其产能低。销售市场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其消费群体有限,无法实现规模化销售。以周大福、周六福、老凤祥、国际卡地亚等高端品牌为例,其时尚化的设计理念更符合年轻一代的消费追求,其上千家连锁店、加盟店的规模,更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富的聚集和投资风险的转嫁。产品应顺应时尚要求,满足80后、90后等新兴消费群体的需求,进入饰品、礼品、实用品、奢侈品配饰配件的大市场,积极实现与成熟珠宝品牌的嫁接,并依靠先进的营销模式和网络体系,由传统的古玩城、玉器店、拍卖场等进入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各大、中型商场和柜台,通过强强合作,组合打造全新的中国白玉发展理念,创造全新的发展之路,中国昆仑玉才能突破现状,走出困境;才能真正迎来大的发展,真正做大做强。

                                  选自  2014.06.12日  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