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新农民今朝新市民

13.03.2016  09:26

  青海新闻网讯 “快进屋坐,我正打算出门呢!”农历二月二那天,吃完早饭,家住乐都区碾伯镇七里店村的许显兰穿戴一新走出家门:“想去县城买点东西呢!”

  家门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客厅桌上摆放的各式干果,火炉上卤好的一锅猪头肉,正如主人公所言,不出二月二,还算是过年。

  许显兰一边热情地端茶倒水,一边说,我也刚从儿子家回来不久,今年在西宁过的年!眉宇间尽显喜悦之情。

  原来,许显兰和丈夫张永红都在工地上打工,一年到头虽说辛苦,可收入也比较可观,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这生活天天都像在过年”,儿子在西宁工作后,便在西宁买房落户。

  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自然就不一样了。精神面貌改变了,致富奔小康的念头就更强烈了。“这年也过完了,天也暖和了。”许显兰笑着说:“我这几天正和家里人商量,打算开个小饭馆!”

  “看来咱们的技能培训派上用场了!”村委会主任张永录一听许显兰想要创业,忍不住介绍道:“村上前不久搞了个培训,用45天的时间对像她一样的家庭主妇进行了包括家政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培训。这一两年,因为城镇建设,村上变化很大,在拆迁安置后,许多村民去买车跑出租、创业做小生意。政府也开展了不少实用的技能培训。咱们农民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广!”

  地处湟水河北岸的七里店村这两年变化很大,凭借离县城近、交通便利的优势,全村438户村民中近一半外出务工。而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不再靠地吃饭的农民也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向市民转换。

  村民张永海在村里是小有名气的建筑工人。几年前,在乡镇举办的技能培训中,他熟练掌握了泥瓦工的基本技能,在工地上几年的锻炼,技术越来越好,手里的活儿总是一个接一个。不再种地后,听说镇上又有培训,妻子裴玉兰第一时间去报了名,把家政服务的门道摸了个清清楚楚。“现在要是干得好,一年收入能有10万元吧!”

  “有了一技之长,还怕日子过不好?”裴玉兰笑着说。

  “就是啊,”碾伯镇党委书记陈振华接话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村民的精神文化也需要丰富。人没有精气神就垮了,乡镇的发展也是一样。咱们原来是新农民,现在,就要当好新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