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过去 言现在 话未来 习近平署名文章壮大世界朋友圈

02.04.2016  13:39

  当地时间3月28日,习近平在布拉格拉尼庄园同捷克总统泽曼举行会晤。鞠鹏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杜美辰) 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捷克的国事访问。回顾这次中捷建交67年来中国元首的首次访问,两国不仅就双方就中捷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更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青年网“习大大+”工作室发现,习主席在此次出访前夕,便通过文字向捷克传达中国真诚合作、携手共赢的讯号。3月26日,习近平在捷克《权利报》发表题为《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的署名文章,回忆了中捷两国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讲述了两国现今的深入合作交流,并对两国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实际上,在出访前在相关国家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已成为习近平主席外交访问的“标准配置”之一。在这些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既回忆过往,也谈及现在,更展望未来,不仅收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也成为中国在世界壮大朋友圈的一大“利器”。

   忆过去:历史凝聚共识诠释中外友谊源远流长

  “友谊”是习近平署名文章中的关键词。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崇尚“以和为贵”“和平交往”的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国家友好交往、休戚与共,形成的源远流长的珍贵友谊也成为了宝贵的财富。在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总是详尽地回忆中国与各国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入交往,也用历史凝聚起友好合作、携手开拓未来的共识。

  2016年1月,在伊朗媒体发表题为《共创中伊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时,习近平这样写道,“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中国使者张骞的副使就来到伊朗,受到隆重接待。7世纪后的中国唐宋时期,许多伊朗人前往中国求学行医经商,足迹遍及西安、广州等地。13世纪,伊朗著名诗人萨迪记录下到中国新疆喀什的难忘游历。15世纪,中国明代郑和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洋航海,其中3次到达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地区。”习近平用这样的历史事实表明,万里之距阻挡不了中伊两国相互走近、共筑友谊之桥。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也在同全世界正义力量一同捍卫世界和平中结下深厚友谊。2015年5月,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时表示,“中国、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的人民联合在一起,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浴血奋战,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野蛮侵略者,赢得了世界和平。”而2015年11月,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时也说,“近代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留下许多佳话。”

  中国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交往史,不仅是和平友好交往的历史,更是携手共度难关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外深厚情谊也凝聚起广泛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言现在:数字诠释合作彰显中国合作共赢理念

  擅长讲中国故事的习近平也时常“用数字说话”。在署名文章中,习近平总是用详尽的数字展现中外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如此“用事实说话”也正是向世界传达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时提到,“42年来,中澳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了1500多倍。”“中国每进口100吨铁矿石,就有54吨来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出口每收入3澳元,就有1澳元来自中国。”这些数字也生动阐明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不可动摇。

  2014年7月,习近平在韩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风好正扬帆》时也说,“每周往返于中韩之间的航班达800多个,架起连接两国人民的空中桥梁。去年,中韩人员往来达822万人次,不出两年,我们就有望迎来年度人员往来千万人次。”航班数、来往人数,这些与众不同的数字也成为中韩两国人民关系密切、两国合作“风好正杨帆”的生动诠释。

  2014年3月,习近平在德国媒体发表题为《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的署名文章时也表示,“迄今有8200多家德国企业在华安家落户,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德国站稳脚跟。”生动的话语、详尽的数字也让人对“速度中国”与“质量德国”的深度携手充满期待。

  习近平曾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除了在署名文章中深情讲述历史故事和自身经历,习近平也通过数字“以理服人”。中国正如一辆高速前进的列车,而中国也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在实现各自美好梦想的道路上并肩前行。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现状正如习近平署名文章中的数字,不断变换,充满活力。

   话未来:主张激发共振奏响中外合作崭新乐章

  “让我们齐心协力,奏响中捷关系时代强音。”在捷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习近平最后道出了中捷两国人民共同的心声。除了回忆过去,聚焦现在,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也通过贡献中国主张,为中外未来合作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发出的这些中国声音也奏响了中外合作的崭新乐章。

  此前,在捷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习近平指出,在中捷两国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时期,要“加强政治互信,指明发展方向;加强战略对接,释放合作潜力;加强经贸合作,惠及两国民众;加强人文交流,赋予时代内涵;加强区域合作,用好广阔平台;加强中欧合作,共建美好未来。”而这也是推动“16+1合作”以及中欧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良药”。

  “一带一路”正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带来切实利好,也开启中外合作的新篇章,甚至构筑起了世界性的宏伟蓝图。2016年1月,在伊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习近平就强调,中伊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中需集中在“增强政治互信,筑牢合作之基”“坚持互利共赢,共享繁荣发展”“促进互联互通,扩大务实合作” “秉持开放包容,鼓励文明交流”。这四方面也成为描绘中伊共同繁荣画卷的五彩画笔。

  2014年8月,在蒙古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策马奔向中蒙关系更好的明天》时,习近平也对中蒙关系提出4点愿景。他说,中蒙应该成为可信赖、负责任的战略伙伴,可共享、谋共赢的互利伙伴,可交心、常往来的友好伙伴,可携手、促和平的合作伙伴。习近平的倡议彰显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友好善意,也收获蒙古人民的赞同与称赞,成为中蒙关系新发展的催化剂。

  中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也履行着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着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在署名文章中,加强合作、携手共赢是习近平强调的重中之重。通过习近平的署名文章,中国以开放合作姿态拥抱世界的态度也传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