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学生走进圆明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6.08.2015  10:44

  8月25日,杂多学生来到圆明园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

   (本网记者 刘志强 摄影 报道)8月25日上午,参加青海玉树杂多中学生“三热爱”教育访京团的学生们来到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参观,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上午8时,来自青海玉树杂多县的32名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同学们一边听取讲解员的介绍,一边参观留在公园里的残岩断壁。“太可惜了,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破坏,这些都是当年留下来的遗址吗?”许多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是的,这些都是原来的遗址,都是当年遭到破坏后留下来的残垣断壁。”讲解员给学生们解释道。

  进入秋季,北京的天气显得温和起来,照在同学们红扑扑的脸上,让他们感觉到首都北京的包容和温暖。伴着阳光的照射,同学们来到了西洋楼景区参观。讲解员介绍说,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占地约7公顷。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这些西式殿阁因以石材为主,故多有残存。1977年-1992年间,西洋楼各遗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喷泉池,归位柱壁石件,并修复了迷宫黄花阵。

  “这个黄花阵还真难走,走进去要不是老师的带领,还真走不出来。”俄加同学说道。据悉,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老师,为什么这么好的房子被拆掉……老师,这些房子还能修好吗?……老师,是不是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在圆明园公园里,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向老师询问道。求是杂志社的老师和杂多的带队老师告诉他们,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那么,我们的家园就不会被遭到破坏。同时,你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现在你们好好学习,将来都考上了大学,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强大起来,再也没有人来欺负我们。

  在参观完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和观看圆明园短片,让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回到杂多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为自己的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日下午,同学们还来到北京北海公园,在这里进行了一场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主题的队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参观了北海公园,并乘船感受北京美丽的风景。

  相关链接: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8月25日,杂多学生来到圆明园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

  图为同学们在参观圆明园遗址。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

  8月25日下午,杂多学生来到北海公园进行队日教育活动。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

  8月25日下午,杂多学生来到北海公园进行队日教育活动。本网记者 刘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