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要流出来,不能抽出来——青海河南三江源天然水源“保护中利用”纪实

08.04.2016  07:44

  新华社青海河南4月7日电 对于放了大半辈子牛羊的昂白来说,忽然有了一份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实属不易。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巡视一片面积300平方公里的三江源水源保护区。

  这里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三江源瀞度水源保护区,位于我国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腹地,海拔3800多米。

  当地有一眼被牧民们称为“圣洁之水”的神沵泉,罕见地涌出“一泉双水”——不足3米的两个泉眼群,一边是阳离子锶含量达3毫克每升的天然矿泉水,一边则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含量达到国际饮用标准的天然苏打水。

  昂白从小生长在这里,熟悉这里的每一片水草。他现在的工作,是每天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以神沵泉为中心巡视这个300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清理废弃物、动物皮毛等污染物品,同时防止其它污染源进入保护区,确保核心水源地防护栏不受破坏。

  “以前我家的收入主要是养牛养羊,一年挣不了几千块钱。2011年我进入水厂,成了专职的(水源保护队)巡护员,每个月工资3000多块钱。”昂白说。

  昂白所在的这家工厂,是青海聚能瀞度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天津对口支援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一项建设成果。2011年,看中了这处绝好水源的天津企业家郭庆华,投资建成了这家企业。

  “在三江源腹地,神沵泉的水具有小分子团、矿物质丰富、弱碱性等特点,简直就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一处宝藏。与其让这么好的水白白浪费,不如将它转化为产品输送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郭庆华说,“但扎根下来之后,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产品生产,而是生态恢复和保护。”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里发生大面积生态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神沵泉附近,情况同样令人担忧。随意放牧和人类活动频繁,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泉眼附近散落着垃圾。

  近年来,三江源生态保护一直是国家重点工程。

  郭庆华在此投资建厂后,联合当地政府部门迅速划定了100平方公里的水源地保护区,下大力气恢复生态,保护水草。同时,在水源地周边建起三级围栏防止人和动物进入活动,造成污染,并建立了在线的水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和周边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建筑材料都处处生态环保,比如围栏和泉眼取水房用有机木料建造,搭建悬浮木栈道供工人行走,以避免直接踩踏草地。”郭庆华说。

  作为对口援助项目,建水厂自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项目推进,当地的物流、运输等行业逐步被带动起来。一批当地牧民被吸引到工厂就业,昂白就是其中之一,稳定的工作不仅让他们收入提高、生活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方式也得以改变。

  一些当地旅行社,很快也发现了商机,开辟了“瀞度健康之旅”,吸引数千人次前来观光体验,带动周边饭店、宾馆营业额大幅提高。

  收入高了、人气有了、经济活了,但生态保护依然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首要任务。

  “优质水源是我们的天然财富,但它的转化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县长阿琼说。

  为了避免出现水源过度开采,当地政府对企业开采量进行了限制,大部分水流量要留给牧民和自然环境。“而且,我们要求天然泉水只能流出来,不能抽出来,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阿琼说。

  郭庆华告诉记者,除了神沵泉,这块区域还有大量天然水源可供利用,因而发展前景可观。目前,瀞度公司正在建设一个水源地生态修复主题公园,以集中接纳前来参观、体验的人员,“这将让大家更好地体验‘中华水塔’的神奇和圣洁,并更深刻地理解和践行生态保护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