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青海湖畔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进入新春,在青海湖畔的刚察县泉吉乡,一幅幅用藏汉双文印刷的党的政策、政府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年画和台历分发到各家各户,各族群众举手间就能了解相关政策和法律。而这些知识法规对于泉吉乡的群众来说早已耳熟能详了。
刚察县泉吉乡辖区6个行政村,19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居住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土族、东乡族等6个民族。“民族团结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点、面、线俱全,民族团结搞好了,经济社会就发展了,农牧民群众的日子就更好了。”泉吉乡党委书记斗合本这样说。
冶合茂村与新泉村是泉吉乡藏、汉两个民族聚集的村落。多年来,因历史遗留原因草场纠纷不断,两村的人也互不交往。为解开两村的疙瘩,乡党委和乡政府着实费了很多功夫,连三步走的战略也搬了出来,第一步,由乡干部斡旋,为两村干部单独提供交流平台;第二步,由乡里协调,为两村村民搭建联谊歌舞、篮球赛、传统民族体育赛事等文体活动平台;第三步,在乡村两级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见证下,最终摒弃前嫌,相互签订了共建友好村邻协议书,村“两委”负责人的手最终紧紧握在了一起。的确,各民族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各村的发展也就快了。
在乡“两委”的带领下,泉吉乡以改善民生质量为重点,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从教育、医疗、社保、推动就业创业等方面,不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泉吉乡实施完成了总投资一千多万元的切吉村和冶合茂村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任务,完成年乃索麻村黑土滩治理五千多亩,并引导群众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三年来,共成立股份制联合经营小组114个,共有986户农牧民参与集约化经营,占全乡农牧区总户数的八成以上,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另外,通过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在农牧业、水利、交通等多个重点领域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的后劲。
当一座座院落围墙不再凌乱破旧、一段段残垣断壁不再阻碍视线、一幢幢群众住房不再简陋陈旧、一堆堆生活垃圾不再随处堆放、一条条村主干道不再坑洼泥泞时,群众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泉吉乡扎苏合村群众还与全国各地徒步爱好者,在青海湖畔携手共同走完了15公里旅途。扎苏合村把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与青海地平线户外俱乐部合作,与全国各地徒步爱好志愿者开展“手拉手,携手共进”等活动,积极探索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各民族的团结正促进着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正因为“团结”一词,五千余名各族群众在这块圣水之地上繁衍生息,他们相互融合、相互协作,携手同心,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共同在青海湖北岸抚育了一朵鲜艳、圣洁的民族团结之花。(魏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