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创建 群众得了实惠

15.05.2015  12:54
核心提示:   门源回族自治县在民族团结创建中创新模式,让群众感受到民族团结创建带来的实惠。  门源这座被誉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古道。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地区。在门源的发展史上,民族团

   门源回族自治县在民族团结创建中创新模式,让群众感受到民族团结创建带来的实惠。

  门源这座被誉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古道。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地区。在门源的发展史上,民族团结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各民族之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门源县还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在浩门镇,政府为辖区内各民族群众建立起了全县首个应急帮扶基金,不同民族的群众只要有需求,应急基金就会来帮忙。今年元月,浩门镇头塘村汉族村民魏超梅在铡草时不慎把左手的四个手指铡断,魏超梅家条件不好,四口人三人残疾,生活贫困,没有外出打工,只能以种地为生,一时间,家里拿不出钱去医院看病,焦急之时,浩门镇的应急帮扶基金派上了用场。村里第一时间把魏超梅送到西宁的医院进行救治,一万元的帮扶基金及时送到,保住了魏超梅的两根手指,然而,另外两根受伤的手指因伤势过重未能保住,应急基金的帮助让魏超梅家顺利渡过难关,辖区的各族群众都在为政府创办的应急基金点赞。

  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是一座多民族的寄宿制学校,各民族同学欢聚一堂学习。走进校园时,正赶上学生们课间操时间,但不同的是,同学们的课间操改成了跳锅庄。据了解,课间操跳锅庄是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创办特色学校过程中课间大舞台活动的一部分,创建特色学校从今年三月份开学开始实行。学校分阶段变换课间操项目,上演民族学校特有的民族风,不仅有藏族的锅庄,今后还会增设回族舞蹈,蒙古族舞蹈。为了让不同民族的同学更好地生活在校园中,学校还开设了72个社团、校园之声广播、培养艺术特长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让不同民族的学生找到共同的爱好,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8年级1班同学马治慧说,同学们都是住校生,以前下了课同学们都是打闹玩耍,业余生活枯燥乏味,自从有了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在学校生活了。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爱好,马治慧就参加了礼仪、历史文学等感兴趣的社团。

  据了解,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门源县通过实施农业稳定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全县各族群众的吃、穿、住、行和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条件都在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