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省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奔小康巡礼·】 美丽乡村入画来……
干净整洁的村道。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村道干净整洁,路两旁长有茂盛的丁香松树,树木下是绽放的黄菊,花朵中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很怕羞,请别碰我”,还有村里开展门前三包、垃圾分类,有停车场……
谁也不曾想到,这些城市特有的“元素”竟然出现在一个偏远的脑山山村。我们诧异之余,不禁感慨,如今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农村生活成为了城里人的向往。
这个让城里人向往的小山村,就是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尕寺加村,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脑山村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尕寺加村村民成为了乡村的主人,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
如今的尕寺加村村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幸福无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尕寺加村民过上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好生活。
谈起过去的尕寺加村,村支部书记蔡颜周眼神里流露出暗淡光芒,他说:“水渠河道是村里垃圾的堆放地,厕所畜棚都在巷道里,一到夏天满村子都是难闻的气味,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柴草堆,有的放了十几年,柴草都腐烂了。”
尕寺加村不是个例,尕寺加村以前的村容村貌,几乎代表了互助县所有农村的形象,尕寺加村存在的环境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于互助县其它的村庄。
乡村振兴,农村是主战场。去年,尕寺加村实施了高原美丽乡村项目,村里的美化、绿化、亮化大幅度提升,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的同时,尕寺加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前者主要是实施村里的硬件设施建设,后者是对村里的私搭乱建、垃圾乱丢等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前者是基础,后者才是根本。
“脑山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要比川水地区大得多。”经过一年多的整治,蔡颜周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脑山地区相对于川水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加之距离垃圾收集站较远,各种问题尖锐。
“有些柴草堆放了十几年,也没人用,但是要清理,群众就有反对的声音。因此,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时候,由我们村干部带头,先将自己家的厕所移到院子里,堆放的杂物清理掉,百姓慢慢才会跟着做。”蔡颜周以这种方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尕寺加村村民种植的花草树木。说话间,村民蔡得山背着一背篓青草路过,蔡颜周解释:“蔡得山家里养了羊,以前都是在外放牧,羊群走在村子里,要么一路上到处是羊粪,要么就是羊吃了别人家的庄稼,农村环境又差,村民之间的矛盾又大。环境卫生整治后,村民就在自己家圈养,青草都是从山上割完背回家。”
为了让村民自觉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尕寺加村建起了爱心积分超市,门前三包、环境卫生打扫、垃圾分类做得好的村民,可以积分,最后用积分在超市换取生活用品,从牙膏毛巾到锅碗瓢盆。
7月4日,互助县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会,尕寺加村作为样板村,是其中的观摩点。
不仅仅是尕寺加村,去年,互助县出台《互助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乡18个乡镇267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群众活动广场、综合办公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012万元,完成了塘川镇双树村等10个样板村打造。
其实,早在几年前,互助县就已经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2016年,投入40万元专项经费,100个行政村设立了385名保洁员;2017年,200个行政村设立了800名保洁员;2018年,267个行政村保洁员实现全覆盖,加之护林员、护草员、护河员,截至目前,互助县34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保洁员、护林员、护草员、护河员等四大员达到了4156名。建成运行了丹麻镇、加定镇、五十镇、塘川镇四个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台子乡、五峰镇垃圾填埋场正在建设。
今年,互助县34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156名“四大员”,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农村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断刷新着农村农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