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燕” 飞入百姓“家” ——我省开展2018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活动特写
“出门晒行程、吃饭晒美食、生日晒祝福……殊不知朋友圈已变成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成为黑客、骗子、小偷的‘业务对象’。”“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办理手机卡的业务单、水电费账单……这些票据都包含大量的个人信息,随意乱丢可能会让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9月20日,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网络安全大讲堂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随着网安民警的精彩讲解,越来越多的过往群众聚集过来听讲课、询疑问。
当天,省公安厅网安总队联合海东市委宣传部网信办、海东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举办2018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点、摆放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解答群众咨询,以及开展网络安全大讲堂等多种方式,向过往群众宣传网络安全法规及防范常识。
记者看到,现场气氛浓烈,许多市民认真观看网络犯罪应对方法与识别技巧展板,还不时讨论着,不时向民警咨询着。“什么原因导致网络不安全?”“微信朋友圈什么不能晒?”“电脑或者手机中了木马病毒怎么办?”广场各咨询点瞬间成了广大百姓与网络安全专家民警的对话舞台。
“现在的网络诈骗五花八门,太可怕了!今后自己一定要加强防范。”在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展板前,65岁的祁新民感慨道。他对记者说,自己就曾遭遇过假冒公安人员进行电话诈骗的事,好在自己当时留了个心眼给家人打电话核实,才没被骗。“这件事情提醒我,时时都要有网络安全意识,在上网、使用微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祁新民说。
在“48种常见电信诈骗”展板前,海东市民李文富边看展板边用手机拍下来有用的内容,并不忘扫描二维码,关注海东网警微信公众平台。他说,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购物、转账、求职,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他经常接到一些QQ中奖、银行账号升级等信息,网络诈骗手段防不胜防,要预防网络诈骗,首先要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一旦有了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就相当于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宣传活动中,公安部门还公开了一批典型的网络安全案例,展示了公安机关在互联网安全治理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的成效。海东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向社会公布了7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据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省网络安全保卫部门积极开展涉网案件侦查打击工作,共办理各类违法犯罪案件414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53名。
“宣传采用展板结合相关案例讲解的方式,以案说法,警示作用很强。”专门跑来现场听讲课的祁之峨说,这样的宣传增强了大家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大家的防范能力,以后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了。
从感到神秘到充分了解,从抽象遥远到真实可感,短短一天的网络安全“法治日”主题宣传活动,让“网络安全”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