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去年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青海新闻网讯 2017年,海东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全市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记者从海东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获悉,去年年初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实事之一: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2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85%以上、机关事业单位考录700人左右。
完成情况:2017年,海东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全市共完成城乡未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22627人次;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往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8%;机关事业单位考录达1048人。
●实事之二: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社会实践及校外活动收费项目、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50元、新建及改扩建8所幼儿园。
完成情况:将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教育发展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社会实践及校外活动收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小学700元/生/年,初中900元/生/年,提高至小学750元/生/年,初中950元/生/年;投资2207万元,完成幼儿园建设项目9项。
●实事之三:落实社保提标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完成情况: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从610元提高到680元;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250元统一调整为1500元。
●实事之四: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标准提高15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5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提高350元。
完成情况:将更多财力物力向基层和因难群众倾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140元调整到155元;城市低保标准由388元/月提高到438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970元/年提高到3320元/年。
●实事之五: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和村医报酬,免费实施贫因群众白内障复明手术1000例,为82所学校配齐卫生室。
完成情况: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更多实惠。大力实施“健康快车”和白内障复明工程,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53例,累计减免治疗费660多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50元提高到55元。乡村医生补助标准统一提高5000元,年人均总体补助水平达到15000元;为乐都、平安、民和、互助、化隆五个县(区)89所中小学校配齐了食堂设施和卫生室器械。
●实事之六:巩固提升4.95万贫困人口的饮水标准。
完成情况:围绕农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国提升,投入1.55亿元,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6项,总受益人口22.88万人。重点解决了223个贫困村,11412户贫困户,近5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实事之七:改扩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建成便民桥52座。
完成情况: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养民生、服多“三农”的重要内容,改扩建农村公路2971.62公里,配套桥梁55座。
●实事之八:将高龄补贴月人均标准提高20元、新建1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6个医养融合服务机构。
完成情况: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建设社区养老机构、日间照料等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高龄补贴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20元,达到110-180元,共为全市6.38万名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6109万元;建成运行1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6个医养融合服务机构。
●实事之九:实施3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完成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共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429个,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累计投资1亿元。
●实事之十: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中剩余的423个高丽乡村建设,实施22583户棚户区改造和2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
完成情况: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22695套、基本建成13782套、入住12068套;开工建设农牧民危旧房改造项目21500户,竣工19618户,竣工率91.2%;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中剩余的423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27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