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海东】如何实现就业更公平更充分
青海新闻网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如何更公平更充分一直是市民关注、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了海东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市政协委员韩庆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海东市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覆盖面广,但效果不佳。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人数基本平衡,但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制约了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较窄,就业供需结构失衡。多数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就业的意识不强,也不愿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能力较弱。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而且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较单一,对传统行业较为适应,对于新兴行业,从劳动素质、技能上不适应就业形势发生的变化。以就业培训为服务内容的劳务中介机构较少,经营方式单一、又不专业,市场活跃度不够,大多数以完成政府培训项目为主,在推荐就业实现中中介服务盈利少,致使劳动力与市场需求的联系不紧密。就业服务平台“互助网+就业”未能充分开展,就业、培训信息等资源不能实现共享,利用平台加强就业、培训等还有一定差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积极性的调动和产业发展资金利用的方式方法较单一,就业扶贫的举措不多,特别是可持续就业的力度不大,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特别是乡(镇)一级没有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信息网络不畅通,服务手段落后,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韩庆明建议,建立全省创业孵化基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和人才资源的共享。加强与省外从事创业孵化的专业公司的沟通联系,及时提供指导和服务支持,形成合作联动的发展机制。按照“三家抬”的办法,建立省、市、县(区)3年运营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创业孵化基地的正常管理运营。在省对县(区)的年度工作考核中,加大对创业就业工作绩效考核比重,从而使县(区)党委部门更加重视和关注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落实好《青海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特别是加强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落实场地、人员、经费,确保每个乡(镇)、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直接的就业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