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巧打三张牌塑造农民新形象
湖拉海村的广场上,村民悠闲地聊天。
李生存的儿子儿媳都在养猪场“上班”
王成福在自家的羊圈忙活
接受记者采访
青海新闻网讯 “谁能想到我们这个村几年前还是脏乱差,你们再看看现在,村富民强正是我们村的真实写照。”在民和县松树乡湖拉海村,前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成福正在自家的家庭牧场中忙着给牛羊喂草。据王成福介绍,像他家这样有点规模的家庭牧场,全村有10多家。“2017年这个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654万元,人均纯收入为7244元,农牧业发展了,百姓富了。”松树乡党委书记张松萍说。
乡村巷道干净了,房前屋后整洁了,农家庭院变靓了,村民闲暇有时间就到广场跳舞……
这仅仅是海东市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实施“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为全省改革发展与建设指明了方向。“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同样也为开启海东农牧业新征程提供了方法论与目标指向。
“海东农牧业现阶段要着力打好‘三张牌’,打好绿色农牧业生态发展这张牌,打好高质量提质增效这张牌,加快农村经济产权改革、经营体系建设,打好创造高品质生活这张牌。”海东市农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好绿色农牧业生态发展牌
“以前我的养猪场就在村子里,后来因为环保问题迁到了村子外围。这样也好,就不影响大家的生活了。”湖拉海村村民李生存说。
李生存算是湖拉海村的养猪大户,从2012年的一头母猪开始到如今的拥有40头猪、119只羊,谈到未来的生活,李生存信心满满。“这个猪棚是国家花钱盖的,当时我没有能力盖这个猪棚,现在好了,猪圈的粪运到玉米地里当肥料,玉米又能当做饲料,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越来越好。”
据了解,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是实现海东农牧业绿色发展的首要前提。今年以来,海东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转化工程,实现“粮改饲种植——扩大规模养殖——粪污有机肥转化——促进饲草种植”的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同时,海东农牧业生产突出绿色,生态农业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计划,同期使用化肥农药总量减少5%。充分利用山区废弃宅基地和撂荒地及现有的水、电、路资源,扶持建设现代生态牧场,上半年建成5个生态牧场。着力加大“粮改饲”力度,推广近40万亩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实验种植“粮饲兼用”型油菜,发展“以种带养”“以养定种”的“种养结合”“草畜联动”生态循环农业。
打好高质量提质增效牌
春节刚过完,海东市平安区63岁的村民祁之林开始了从未有过的种植尝试。种了几十年玉米的他,今年种上了中药材。“玉米挣不到钱,这次下决心种经济作物了。”祁之林说。
长期以来,玉米是海东农村种植业的“主角”,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在农耕文明中的“鸡肋效应”愈发明显,特别是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较低。并且,祁之林说,玉米大多喂了牲口,不再是家里的主要口粮,“家里人习惯了吃精米细面”。
今年,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按照“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努力提升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海东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十大行动计划”,同时,立足海东实际,编制完成了《海东市农牧业特色优势区发展规划》和《海东市农牧业特色优势区建设方案》。以明晰的思路确保农牧业生产扎实开局。全市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327.33万亩,粮食作物199.92万亩,草食畜存栏达219.1万(头),各类牲畜(牛羊猪)出栏数107.53万(头只),出栏率达39.37%。围绕农畜联动,利用农田种植饲用玉米、燕麦、黑麦、紫花苜蓿等饲草63.89万亩。
目前,海东市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果、蔬、肉、禽、蛋、奶生产基地,也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先行区,是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打好创造高品质生活牌
8月的河湟两岸一片生机盎然。循化县街子镇三门农家院的老板马永德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谁能想到我们这个地方能发展旅游?过去我们这个地方太穷,村子里大部分劳力都外出搞运输,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在外出务工的人少了,家门口创业的多了,这得益于党的政策,我们这个村是诚信村,村民只要贷款,银行都会受理。”马永德感慨道。
走访海东的城市、乡村,到处都能感受到农牧业发展给海东带来的巨大变化。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海东农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农村投融资领域强化创新,加强各大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省农业贷款担保平台的合作,以及充分发挥“助保贷”“授信池”作用,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贷款难的瓶颈问题。同时不断挖掘农业的多元功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产业。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845家,年接待游客501.8万人次,营业收入6.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收入9900万元,利润总额达到2.2亿元。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次,其中农民就业人数9609人,带动农民将普通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同时,按照“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原则,加快农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并行”,盘活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养业的动力,不断在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下苦功。
目前,全市4县2区94个乡镇1554个行政村土地确权扎实推进,全面通过省级验收。采取试点的方式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力争到2019年6月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最终达到农村产权权属明晰化、配置机制市场化、产权要素资本化、管理监督规范化、资本运营效益化的改革目的。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出租(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其他等形式,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7万亩,较上年末增加11.93万亩,同比增长22%。
海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选择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等10个村作为乡村振兴实施重点村,整合使用省财政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和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果的建设要求,围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特色民俗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推动农业强、提升农村美、促进农民富,提速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