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金融服务给力“三农”

15.04.2015  11:47

  自海东市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实施以来,银行机构纷纷落户、金融资源集聚不断加速,金融创新和服务捷报频传。这项承载着百万海东农民期盼的大事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通过积极引进省内金融机构在我市其他县(区)设立分支机构,解决了我市35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问题,实现了金融服务全覆盖;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信用县1个、信用乡(镇)27个、信用村585个、信用户11.12万户……

  海东有109万户籍农民,近3年已转户的32万人也与农业有着根源上的联系,他们的增收对于我省实现“战略任务”确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据了解,2014年海东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979元。促进海东农民增收,其中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种养殖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农村个体户、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在提高经营性收入上下功夫。调研表明,由于农村金融服务缺位、担保抵押渠道不畅造成的贷款难,是制约农民多种经营的最大障碍。为此,破解融资困境已成为海东“三农”工作刻不容缓的大事。市政府将此项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和“三农惠民”贷款发放工作,基本建立了农村金融工作体系。乡镇金融服务站全面建立并挂牌,农村金融指导员、金融联络员、金融特派员基本配齐。

  各县(区)把信用环境建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平安明确利用3年时间打造“信用平安”;化隆县研究出台了《信用建设工作2015-2017年规划》;循化县研究出台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工作方案》。

  同时,试点县农村六类产权登记发证抵押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互助县已发放林权证1463本,完成16个乡镇251个村7.8万户土地确权。互助县互信担保公司已通过农村6类产权抵押发放24笔1470万元贷款。

  今年,海东市将全面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机制,四月底前全面建立农村金融工作、服务、担保、信用体系。继续壮大市、县(区)担保公司等各类融资平台实力,力争全年融资总额增长15%以上,达到305亿元以上。

  据海东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4月底前还将全面启动“三农惠民”贷款发放工作,确保发放“三农惠民”贷款6亿元以上;年内确保新发放农户及合作社贷款20亿元,新增金融扶贫贷款7亿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我市中小微企业到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年内争取挂牌融资企业达到30家以上,以此助力“三农”。(金显花 马慧栋)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