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打造高端人才“黄金谷地”
海东科技园众创空间
省外企业家来海东考察
海东科技园大楼
青海新闻网讯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海东市充分利用地处兰西经济区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依托海东工业园区青海中关村基地,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着力打造人才“黄金谷地”,人才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不断创新,人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创新模式引进各类人才
近年来,为了“引得进”人才,海东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为突破口,围绕海东发展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创新引进模式引才引智。
高校引才是海东市最基本的人才引进方式。每年由海东市人才办制作宣传手册,赴西安、武汉等地的重点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宣传活动,共与国内20多所重点高校达成协议,定期在学院推介会上发放宣传材料,介绍海东发展情况,提升海东知名度,吸引重点高校毕业生来海东创业发展。为了不断加大人才开发培养力度,海东市加大公开招聘力度,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海东市按照各地各单位上报的人才需求计划,制定人才引进方案,从全市事业编制中调剂专项编制,协调人社部门以公开招聘的方式引才。2012年以来,共引进城市规划、土木工程、信息工程、农学等专业的人才共1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级以上职称65名。除了高校引才和公开招聘,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急需的“目标”高端人才,通过多种途径直接调入,使其享受海东市引进人才政策待遇。近几年,通过调动方式引进人才9名。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张一弓来到海东,并在海东地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就职。他是海东首批引进的高科技人才,这标志着海东地区“人才强区”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陆克是一位海归,曾创立中国最大的结婚消费电子商务平台“喜事网”并担任首席执行官职务。2007年,创立了北京百能汇通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投资海东建立青海百能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青海百能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青海省级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企业,并获批成立“青海省锌溴液流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于雪是百度市场经理、新浪网高级资源整合经理,在建设了“西宁市特色资源营销推广销售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系统的基础上,2015年2月,她在海东创立海东大美信息技术公司。
近年来,河湟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张一弓、陆克、于雪这样的高端技术人才,他们为建设美丽海东提供了不竭的智力支持。
搭建平台吸引高端人才
2012年6月,海东市政府与北京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青海高端人才创新服务基地”。
海东科技园为很多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低门槛、低成本、开放式的创新服务平台,通过“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鼓励企业;并且这是北京中关村在全国的第一个产业基地,会得到首都各界的支持,可以为青海带来中关村品牌以及经验的推广,成为青海引进先进的人才、技术、管理经验、有效资本的重要载体,进而成为促进西部发展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海东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5318”和“5223”工程,即用5年时间,实现入驻300家科技型企业,基地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引进各类高端人才8000人,吸引海归人才200人,博士200人,技术和管理领军人才300人,努力推动科技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如今,海东科技园已经成功打造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链条,利用1000平方米创业大厦空间建设了“海东驿站”,实行零收费,为初创者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创业平台;以创业大厦1-2楼为主要载体,建设了总面积7万平方米的全省最大的创业孵化器平台,为创业者搭建了物业服务、中介代理、投融资服务等软性服务体系;建设了以6栋14个单体厂房为主体的标准厂房区,作为入孵企业的产业加速器,为企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截至2015年底,海东科技园共入驻企业122家;申请各类专利153项,授权82项;各类科技人员及入驻企业员工总数为500余人,其中有博士学历20余人,硕士学历50余人,本科学历160余人。积极申报创建各类研发平台,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知识产权超市、高校博士生服务站等,为各类人才搭建技术产业创新平台。依托人才公寓项目,在中关村(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立了青海省(海东)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基地。
人才战略实现辐射效应
“过去,我们这里有资源却不知道如何开发。就像海东的富硒资源,长期以来我们不知道如何利用。现在通过中国农业大学相关技术专家的引导,我们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添加方式,改为让动物食用富硒饲料,从而转化成含有富硒成分的肉、蛋食品。就是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来与人才进行不断地交流,共同合作开发,促进了富硒产业的新发展。青海中关村基地也是这样,通过不断引进人才,与创业者分享经验,提供创业思路。”海东市人才办主任杨保林说。
海东市通过推行“人才+人才”模式,实现以才聚才。通过打造科技园、创业大厦等成果转化中心,举办高端产业峰会、留学人员创业年会,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集聚。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桥梁作用,与清华、北京大学等27家国内一流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联合课题研究、人才推荐、博士生服务团引进等工作,使柔性引才成为人才引进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海东市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探索“柔性引才”到基地的人才政策,实行特聘、兼职、合作等办法,着力打造人才政策高地。推行“人才+项目”模式,促进产业升级。按照“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创造一个新成就”的链式效应发展思路,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吸引高端人才加盟,形成优秀人才带动优质项目、优质项目延揽优秀人才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贾利民,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了首个省部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原寒荒地区高集成度大功率光伏水冷一体化电站研制及产业化示范”。
截至2016年6月底,在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已引进企业132家,其中海东驿站众创空间入驻企业14家,入驻孵化器的企业85家,标准厂房入驻29家,已落地企业4家。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无论古今,人才聚则事业兴。相信海东的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