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瀚海文化之花璀璨绽放
青海新闻网讯 “十二五”期间,海西州文体广电工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完善各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体育综合功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提高舆论引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较好地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文化名州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传承和保护;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成为海西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这份亮丽的答卷饱含了全州各级文化部门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他们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播撒文化种子,让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植根于海西大地,群芳竞妍,春色满园。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阳光
“十二五”期间,州文体广电局落实资金9.53亿元,新建、改扩建州图书馆、州歌舞团排练用房、格尔木图书馆博物馆和全州8个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完成35个乡镇文化站并全部实现零门槛免费开放,新建305个农(牧)家书屋、305套村级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36个文化进村入户、36个流动图书服务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藏传佛教寺院寺庙书屋覆盖率达100%,“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舍有书屋”的目标基本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23%、98.16%。多次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展演、展示、讲座等活动。各级文化部门组建业余文体团队,免费开办艺术培训班等。形成人人参与文化活动、人人共享文化成果的可喜局面,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特色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十二五”期间,海西州成功举办了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吐谷浑吐蕃民族文化艺术节等100余场次重大文化活动。实施四大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化节庆等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同时,“十二五”期间,海西州文化主管部门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州内文化企业创新思路,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文化产品。组织文化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和省上各类展会。其中,电视作品《黑帐篷的故事》在首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上,荣获最佳品牌作品奖和优秀作品奖,专题片《昆仑山上有群兵》在“2014人文中国第三季-传承中国”全国电视纪录片、专题片推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精品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从“文化搭台”到“为文化搭台”。海西州下达文化产业专项补助资金,一大批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得到支持,形成了反映柴达木风土人情以民族语言文学作品为龙头,歌舞演艺、神话音乐剧、刊物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制作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支持民族文艺创作,深入挖掘和培养海西本土文艺人才。
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
海西州全面加强非遗保护工作,落实资金1353.66万元,实施热水墓群地波探测监控、防盗报警保护项目和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完成2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保护规划,健全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划定34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90处,对40余件文物进行修复,制作《岩石上的历史画卷》、《海西州不可移动文物精选》文献;完成全州非遗普查,登记非遗保护项目226项、传承人156名,建成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所,州级3所,编辑出版《柴达木民间文化》、《德都蒙古情歌》等17本非遗图书、画册和影像资料。
体育、广播电视宣传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海西州文体广电局认真贯彻落实《海西州全民健身计划》,州内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寒暑假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实现常态化。全州建立全民健身活动站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马术、摔跤、射击等全民健身活动近千项,着重举办全国玉珠峰登山大会,省第五届民运会、第九届农牧民篮球,“激情穿越柴达木”徒步探险活动等大型赛事活动,向省体学输送优秀运动员149人,在25项省级赛中取得团体第一12个,个人第一98个,13人取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海西州落实资金2.7亿元,实施8个地区有线电视数字化传输改造工程和32个国标地面数字电视直放站建设,完成35246户户户通、14700户村村通、59座重点寺院的广播电视覆盖建设任务,藏区农村牧区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州级电视台自办节目覆盖率达到80%,县级电视台自办节目覆盖率达60%。全州各级广播电视部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顺利完成重要时段和敏感节点的宣传报道和安全播出工作。深入宣传各地区各部门惠民生、抓改革、保稳定的新成效、经验,对海西支援玉树灾后重建工作进行深入采访。开办《民生在线》、《生活直通车》等关注民生的广播电视栏目。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踏着转型跨越发展的时代节拍,海西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一定会继续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热烈拥抱全州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