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观察:深度融入国家战略 打造青海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马克思这一科学判断的正确性。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更加难以阻挡。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奇迹”,让世界瞩目,令国人骄傲。改革开放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而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就是世界历史的逻辑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是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世界历史的大势面前、在我国持续深化开放的大背景下,青海作为经济欠发达、相对优势较明显的内陆省份,如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个重大难题、如何实现奋力追赶这个长期任务,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更加积极地融入国家战略。这是新起点上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重大启示。
要把握大势,借势发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开拓创新、科学谋划,深入实施了“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对口援青、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国家战略。我省地处西部内陆,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又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可以说,这些国家战略都与青海发展密切相关。我们要进一步打开眼界、拓宽思路、顺风而呼,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战略走势,把我省的工作放置于全国大局中去谋划、把我省的发展融入到国家总体战略中去考量,紧扣强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国家战略资源接续地功能、承东启西纽带支点功能,借势发力,找到更多结合点,争取更多、更大的政策和项目支持,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实现更好发展,避免错失实施国家战略的大好历史机遇,避免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被边缘化。
要立足优势,顺势而为。虽然我省人口少、经济体量小、可开发的国土面积非常有限、生态也非常脆弱,但比较优势明显。比如,生态方面,我省是三江之源,是阻止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物资源无可比拟,具有不可复制性和替代性。这为我省挖掘和发挥生态最大潜力,实现绿色崛起,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提供了天然条件。民族方面,我省多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为我省分享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红利,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特色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提供了大好政策机遇。区位条件方面,我省素有“海藏咽喉”“西域之冲”等称谓,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如今,一些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建成,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商贸物流产业不断发展,为我们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优势都是我们发展的本钱、竞争的资本、进步的支撑,只要因势利导,发挥优势,释放发展潜力,就能将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较好较快发展。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新时代,我们要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不断增强立足青海看青海、跳出青海看青海的行动自觉,找准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厚植发展优势,在开放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海力量。(山成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