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长游短”到“快行慢游” 青海行游方式大升级 ——我省今年旺季旅游市场扫描之五
从“行长游短”到“快行慢游”,青海旅游出游方式转变,在今年旅游旺季进一步凸显。进青游方式的升级,让青海旅游变得更加舒适美妙,为青海旅游带来了客流,更在延长旅游时间中增加了青海旅游收入。
梦想从西宁起飞,穿越浩瀚的青海湖、巍峨的雪山,80分钟后,已置身神秘藏地——玉树;
沉醉在万里无云的“青海蓝”之间,在现代宽阔的高速公路驰骋4小时,已置身中国最美“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穿行于百里油菜花海,感受“飞一般”的“和谐号”高速铁路,40分钟后,已置身花海仙境——门源。
这一切不是未来畅想,而是交通格局几年间翻云覆雨的大变,为青海旅游注入的新动力。
“以前到青海旅游,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行程中,公路不畅、机场太少、火车太慢。到青海旅游用‘耗在路上’来概括一点不为过。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机场航线辐射越来越密,兰新高铁飞速驰骋,来青海旅游全面快进。”
这是一位从业多年的青海资深导游的真实感受。
在这个“时间要靠挤”的高速变革时代,人们对旅行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让“快行慢游”成为新常态,它既能适应游客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创造旅游效益。
耗时短、景色美、景点多、气候“爽”、“饱眼福”的出行愿望逐一变成现实,这在当下青海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今年旺季旅游启动以来,全省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空中地面交通网络,让旅游热点由点进一步辐射到面。
青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闻名遐迩的塔尔寺、绝美“天空之镜”茶卡、三江之源玉树。但多年来,因身居内陆,交通闭塞,加之景点分散、交通不便,旅客“在路上”的时间较长,停下来欣赏景色的时间短,旅游长期处于“慢行快游”的状态。
为了提升青海旅游含金量,扩大旅游空间,几年间,青海陆续建成玉树机场、花土沟机场、德令哈机场,每年都有新开通的国际国内航线,“一主八辅”的青海民用机场格局正在形成,民航发展驶入“快车道”。
同时,兰新高铁西宁段的开通让青海阔步迈进“高铁时代”,旅途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关角山隧道开通,实现了青藏铁路大提速。
而作为旅游大支撑的地面大交通,我省辖区内的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214国道、215国道、227国道、315国道,近年旅途路况极大改善,“旅游通道增长效应”显效明显,成为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骨架路网。
这些变化,让游人们即便在旅游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也因为便捷的交通缩短了“旅”的时间,从而延长了旅客“游”的时间,大大节省了游客在旅途中的时间,使旅游实现了“快行慢游”,游客可以多停下来静静欣赏青海之美,“慢下来,住下来”也极大促进了旅游消费。
“不是因为不够美,而是因为不够‘快’。”从前,为了一观盛开在门源回族自治县的油菜花海,从西宁出发,乘坐鹅行鸭步的大巴车,“晃”够三小时,才能抵达门源县。
而现在,兰新高铁的贯通,彻底颠覆了一切!40分钟看花海,让高铁成为省内外游客门源游的首选交通方式。
进入7月以来,门源旅游再次“井喷”,门源因有了动车赚足了“眼球”,大批省内外游客乘坐高铁动车纷至沓来,门源人流汇聚,景区景点“爆棚”,宾馆酒店爆满,餐饮农家乐紧俏,火爆异常。仅在7月11日至12日,门源接纳游客总量达8万人次以上,7月19日,通过227国道大坂山隧道的旅游车辆达10825辆,通过高铁往返门源的旅客达14624人次,当日全县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时下,西宁至门源往返高铁日均输送旅客已由年初的4900人次,增加至9800人次。
“‘天下黄河贵德清’,向往已久的北方‘小江南’,现在终于因为一条隧道贯通、高速公路直抵,能够如愿以偿快游了!
“大交通格局”为青海旅游打造“升级版”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带动了我省运输、餐饮住宿、零售商贸、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齐头并进。
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824.9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83.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全省各地景区宾馆升级、新建景区宾馆增多、旅游商品产销扩大、旅行社队伍扩容、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日益发展的青海旅游服务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大交通格局”促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张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