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改”让百姓尝到了甜头

22.12.2015  09:03

   看着牛圈里撒欢的小牛犊,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乡畜牧兽医站站长谢喜武说道,“这些犊牛具有初生体重大、身体健壮、料肉比低、日平均增重高、耐寒、耐旱、耐粗饲等优点,畜龄一岁的架子牛价值6500元。”

  近年来,在国家良种补贴政策扶持下,化隆县加强标准化改良点建设,通过开展人工授精工作,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特色畜牧业经济已初步成型,适度规模养殖比重显著提高。以科技、创新带动农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2014年末化隆县畜牧工作者对二塘乡香里胡拉村村民徐世勇家中的牦牛做了冷配改良尝试。2015年陆续生出牦、荷杂一代犊牛,对提高杂种牛生产数量和质量,积极探索了牦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将畜禽养殖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改良牛实现经济收入达2700多万元,人均增收680元,“牛改”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从畜牧部门的积极推广逐步向养殖户的主动改良的转变,杂种牛生长发育快,屠宰率高,育肥性能好等特点,已成为我县群众发家致富的首选项目。”化隆县畜牧局副局长马小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