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背上的光明使者

13.05.2014  13:58
核心提示:     我最心爱的桑吉卓玛   桑吉卓玛啦…  我是远方飞来的小鸟请你相信我  你那纯洁无暇的心  就象洁白的雪莲花  美丽啊善良的桑吉卓玛  ……  听

  

  我最心爱的桑吉卓玛

  桑吉卓玛啦…

  我是远方飞来的小鸟请你相信我

  你那纯洁无暇的心

  就象洁白的雪莲花

  美丽啊善良的桑吉卓玛

  ……

  听着优美歌曲,笔者陪同新华社记者再次来到海拔4200米的甘德县,去看望采访一位认识多年的老朋友--桑吉卓玛。这几天正是收缴电费的日子,刚刚见到桑吉卓玛的时候,她正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计划去乡下抄表收费。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电工,桑吉卓玛要负责10千伏甘下线、甘二路两条输电线路的巡视和供电营业区域的抄表收费任务,这两条线路覆盖甘德县7个乡镇,营业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行程最远超过100千米。为了方便帮助牧民临时解决用电故障,每次出门还要带上安全带、脚扣和工具包。看到桑吉卓玛认真的准备工器具,我们决定和她一起去抄表收费。

  她是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

  出发前,桑吉卓玛走进了一家商铺,买了两袋青稞炒面和两箱牛奶。

  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高原的春天似乎还没有到来的迹象,河面上仍然结着厚厚的冰,天上的云层翻滚变化着,不知不觉开始飘起了雪花。行走在柯曲河畔的沙石路上,桑吉卓玛告诉我们,今天抄表最远的是一个叫隆木且的村子,那里住着两位孤寡老人,青稞炒面和牛奶就是买给她们的。

  交谈中我们渐渐得知,2002年,桑吉卓玛刚刚来到甘德县工作,在下贡麻乡加戈尔多杰寺院抄表收费时认识了6个藏族孤寡老人,看到老人们因生活困难而用不上电,桑吉卓玛就联系所里帮老人们家里通上了电,并一直替她们代缴电费,每次抄表收费经过那里,还会给他们带一些生活用品,帮忙做做饭、洗洗衣服。后来随着电网的延伸,桑吉卓玛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认识的孤寡老人也越来越多,十几年来,甘德草原上共有30多位孤寡老人受到过桑吉卓玛资助。 “我也不是什么忙都能帮,就是看到了心里过不去,尽力而为帮助一下罢了。”桑吉卓玛笑着说。

  最让桑吉卓玛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羊措的孤寡老人,2009年7月的一天,桑吉卓玛在抄表时发现老人在家中病倒,急忙联系车辆把老人送到县医院,经检查发现老人胃出血,病情十分危急,抢救中急需输血,卓玛毫不犹豫地挽起了衣袖。那次生病出院以后,“卓玛就是我的亲生女儿”成为羊措老人嘴里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即使到了弥留之际还念叨着桑吉卓玛的名字。“其实她们对我也像亲生女儿一样好!”说到这里,桑吉卓玛的眼睛里泛起了泪花。

  经过两个小时山路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隆木且村。“卓玛,哦尔嘎……”一声亲切的呼唤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迎面走来的是一位名叫卡巴的青年僧人,在卡巴的带领下,我们带上县城里买来的炒面和牛奶,和桑吉卓玛一起看望了村里的两位孤寡老人,卡巴对我们说:自从2008年村里通电以后,桑吉卓玛几乎每个月来村里抄表收费,都会给两位老人送东西、送钱,桑吉卓玛的心太好了!

  她是牦牛背上的光明使者

  看望过两位孤寡老人,桑吉卓玛向卡巴仔细询问起村里的用电情况。2008年国家电网户户通电工程给村里通上了电,看到卡巴为人热情,有文化又好学,桑吉卓玛就把自己的掌握的用电知识悉数传授给他,卡巴就成为桑吉卓玛在隆木且村的用电联系人,平时帮助村民们解决用电上的小问题,到了每个月收电费的日子,卡巴也会提前挨家挨户收好统一交到桑吉卓玛手上。

  离开隆木且村,桑吉卓玛还要乘坐铁船摆渡到黄河对岸,到一个叫唐什加的村子抄表收费。唐什加村在行政区域上属于达日县境地,由于山高路远,这里曾经长期没有电。看到对岸的乡亲们过着有电的幸福日子,村里人就找到了桑吉卓玛。最终,经过桑吉卓玛的积极反映和沟通协调,2013年,借助新一轮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实施,国家电网施工人员在黄河上架起索道,运送电杆和材料,终于给村里通上了电。

  渡口到村里还有一段山路,远远的就看到有人牵着牦牛向我们走来:“卓玛,骑着我家的牦牛走吧!”

  牵牦牛的年轻人名叫尕忠,是唐什加村小有名气的能人,到过西宁和拉萨,汉语说得也不错,村里通上电以后,他第一个买回了电视、冰箱和洗衣机,家里的生活彻底变了样。“有了冰箱,夏天也能吃上肉,有了洗衣机,老婆洗衣服手就不凉了,所以我们特别感谢桑吉卓玛。”

  高原上地广人稀,许多地方没有路,每次抄表,桑吉卓玛都要带着沉重的工具包东一个山头、西一个山头的爬上爬下,还要经常淌雪水、过冰河。尽管如此,桑吉卓玛还是坚持一户一户的走,认认真真抄表,明明白白收费。时间久了,牧民们都很信任她,时常还会让桑吉卓玛在县城代买生活用品,她每次都做好记录,下次抄表时,连同代购物品和电费发票一起送回牧民手中。直到有一天,一位牧民心疼地说:“孩子,这么远的路,你走路怎么能行,骑上我家的牦牛去抄表吧!”从此,桑吉卓玛有了一个“牦牛背上女电工”的称号。

  现在,山区的道路越修越好,许多村里都修了路,桑吉卓玛骑牦牛的机会越来越少,在黄河对岸刚刚通电的唐什加村,尕忠用最纯朴的心,无意之中把桑吉卓玛“牦牛背上女电工”的称号延续了下来。

  “草原上的牧民纯洁善良,其实他们给我的帮助才更大。”桑吉卓玛笑着说,但在我们看来,正是由于桑吉卓玛长期以来认真负责的工作,和对当地孤寡老人的关爱,才赢得当地牧民群众的赞赏和回报。

  她是国家电网的优秀员工

  忙完一整天的工作,我们满以为终于可以坐下来和桑吉卓玛好好聊聊了,但桑吉卓玛的工作似乎还没有结束。回到办公室,桑吉卓玛一边细心整理着收到的电费和剩余发票,一边不停的打起电话,明天就是电费结零的日子,桑吉卓玛还要忙着催缴剩余的电费。

  趁着桑吉卓玛忙碌的空隙,我们还是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起来,桑吉卓玛告诉我们,她的手机号码十几年没有换过,也从来不敢关机,接到的电话百分之九十都是用电的事。草原上信号不好,家里用电有了问题,有的牧民需要爬上很高的山才能打通一个电话,要是接不上他们会很失望的。这么多年以来,卓玛的手机号码成为了当地牧民群众的供电服务热线,谁家的灯泡烧了、开关坏了,哪里的线路出了问题,或者需要代买一些生活日用品等等,都会打电话找她帮忙。

  桑吉卓玛说的最多的,还是草原上牧民们的纯朴和热情,她说自己从来不为收电费的事情发愁,明天电费要结零,今天打个电话提醒一下,他们就会骑着摩托车来缴电费,特别守信用。 “我一直相信真心能换回真心”。桑吉卓玛对我们说,这些年她不仅不担心收电费的事,即使在电力施工用地等方面,只要有桑吉卓玛在,牧民群众给面子,都能得到圆满解决。但在我们看来,这正是桑吉卓玛多年来真情付出的最好回报。

  说到家人,桑吉卓玛显得心情有些沉重,丈夫东周加之前是甘德供电所主任,在事业上两人相互帮助、感情很深,但由于长期在高原上工作,这两年身体越来越差,去年单位照顾,把东周加调回果洛供电公司工作。但甘德供电所人员少、服务面积大,离不开桑吉卓玛,又形成了两地分居的局面。其实最让桑吉卓玛放心不下的还是孩子们,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只能狠心放到800千米外的西宁市,半年也难得见上一次。说起这些,桑吉卓玛难过得泪流满面,而后微笑着说:“没办法,我就出生在这片草原,我就是牧民的女儿!”

  说起这些年最开心的事,桑吉卓玛告诉我们,她记忆最深刻的还是2010年自己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她特意穿上民族盛装,怀着朝圣的心到北京去领奖,心里特别激动。

  这就是桑吉卓玛,这就是一位普通农电员工的草原情怀,守望高原、情系牧民、奉献社会,她用纯净的心,在草原深处播洒着国家电网人爱的种子。(作者: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