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牧让海东仓廪殷实
温室辣椒喜获丰收
规模养殖场
现代化的收割机得到广泛应用
先进的农业喷灌技术
沃野千里土生金。“十二五”期间,海东市固守“菜篮子”和“果盘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日新月异,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明显向好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海东市农业农村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农牧业增加值达到53.12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48.26%,年均增长12.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8.71元,较“十一五”末增长52.57%。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03.49万亩。沿黄水库冷水鱼网箱养殖场达到19家,较“十一五”末增加11家,面积达6.3万平方米,产量873吨,是“十一五”末的3.5倍。
设施果蔬丰富全省“菜篮子”
“十二五”期间,海东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巩固提升湟水流域老基地、拓展黄河流域新基地”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黄河彩篮”建设工程战略,创新发展机制,实行“政府推动、多元收入、市场运作”,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91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黄河彩篮建设成集果、菜、鱼、肉、禽、蛋、奶等种养业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引领生产区,形成“市级基地+若干园区”的“1+X”新型“菜篮子”生产体系。累计扶持建设日光节能温室4.35万栋,拱棚3000栋,旧棚改造2000栋。截至目前,海东温室已发展到7.2万栋,占全省的51.4%。
在全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同时,海东不断推动规模化养殖,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提升战略,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推进全市现代农牧业实现新提升,使全市在全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固。目前,海东市“一区两核四园”的生态农业园区格局已然形成。园区建设已成为海东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和建设海东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截至2014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03.49万亩,其中马铃薯74.39万亩、油菜83.46万亩。粮食、油料、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54.5万吨、13万吨、76万吨。全市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0.19万吨、6.06万吨、1.3万吨,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2.22%、22.17%、16.07%。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期间,海东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强化农牧业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强化创新驱动对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紧紧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农牧业改造提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马铃薯玉米栽培技术,稳定海东粮食生产能力,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牧产业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海东市的科技创新成效颇为显著。以民和模式为主,截至2014年,累计推广马铃薯、玉米全膜双垄栽培技术105.92万亩,新增鲜薯约8亿公斤、粮食约3亿公斤、玉米秸秆为主的青饲料145万吨,新增产值约14亿元。累计培训新型农民工程技术骨干6050人,绿证培训1.07万人,普通培训48.49万人次。农作物良种化程度达到79.74%,马铃薯脱毒化达到90%;年完成畜种改良50万头(只),鳟鲑类高原冷水鱼网箱养殖从无到有,面积达6.3万平方米。
随着国家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社会资本的持续融入进一步巩固了海东农业基础地位。同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农牧业机械化、自动化明显提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截至2014年,全市各类拖拉机拥有量达9.87万台,配套机具达到11.42万台。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55.81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加15.95万千瓦。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不断提升,机械化综合水平较“十一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马铃薯和油菜种植收获、保护性耕作、牧草收获加工、养殖、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化、自动化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幅。
“农村改革”助力品牌建设
近年来,海东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资产抵押贷款的实施办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企业贷款贵、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加大设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产业发展等项目的贴息、奖补力度,充分调动了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了全民投资创业热情,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迅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市省级认定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414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9个;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新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场23个;扶持建设家庭牧场1530户,规模养殖户达到4.62万户。农业部认定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517个,扶持示范合作社5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889家,拥有成员5.63万人。
海东市因地制宜,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品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特色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发展核桃、大樱桃、树莓、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生态海东品牌”,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扶持休闲农业13家;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个,无公害农产品达89个;认定地理标志11个,绿色食品18个,农畜产品地方生产标准8个,专利5项;建成6个万头(只)以上畜产品基地,13个千亩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十二五”以来,海东市按照农牧“两翼齐飞”的思路,以“全膜双垄”、“黄河彩篮”、“农业园区”等为抓手,对种植业提档升级;以“饲草产业”、“家庭牧场”、“生态牧场”等为抓手,对养殖业转型增效;以“农村产权改革”、“金融服务改革”等为保障,对农牧业发展减压松绑,全市农牧业生产呈现出持续向好、亮点纷呈的良好格局,一条“特色海东”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