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非洲人民的真情大爱
2015年07月15日 来源: 办公室
亚洲到非洲,从青藏高原到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从青海湖到坦噶尼喀湖……
为了非洲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消除疾病带给非洲人民的痛苦,青海三百多名医务工作者跨洲越洋,来到布隆迪这块美丽而艰险的大陆。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凭着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本着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实施着人道主义援助,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甚至是生命。
治病救人无国界,播仁施爱无土疆。青海援助布隆迪医疗队在悬壶济世中为布隆迪人民带来健康,留下大爱无疆的青海医生形象。
“青海医生来了!”
1987年1月,在西宁开往北京的列车上,有13名着装统一的青海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行程颇为曲折而漫长———抵达北京后,第一站是法国巴黎,紧接着飞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德斯亚贝巴,然后又飞往布隆迪。这13人就是我省第一支赴非洲布隆迪进行医疗援助工作的援外医疗队队员。
当飞机在布隆迪首都简陋的布琼布拉机场徐徐降落时,医疗队的队员们才第一次直观地接触到这个需要他们医疗援助的地方———眼前所谓的城市基本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屋,垃圾、污水随处可见,路上灯光稀少,道路坎坷不平,黑乎乎的街道上没有绿化带……
对于许多人来说,非洲的艰苦仅仅都只是画面,只有真正身临其境,才知道艰苦的程度完全超出了想象。
“下了飞机,全身被热浪包围!”回想起第一次踏上布隆迪土地的情景,时任第一批医疗队队长、曾任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目前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李长生依然记忆犹新。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属亚热带及热带气候。队员们首先接受的是高温的考验,“不论雨季旱季,躲不掉的是整日的闷热酷暑,从青海带去的衣服根本无用武之地。”蚊子、苍蝇、蜘蛛、壁虎、老鼠、蟑螂……应有尽有,更可怕的是,各种热带传染病肆虐。
除气候之外,还要克服物质的极度匮乏。李长生和他的队员们援助的医院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医疗水平滞后,缺医少药现象严重,致使正常的医疗工作受到严重干扰。而队员们的驻地简陋得只有一张床,连桌子都没有。由于设备限制,生活用水、用电全无保障,队员们经常是在烛光下做饭、看书。
到了布隆迪,医疗队出国前集中学习的法语也遇到了问题。当地人说的法语中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压根听不懂。队员们就自己摸索,工作中他们向当地医护人员学习,回到驻地自己学习,医疗队的翻译则成了他们的外语老师。几个月下来,队员们不但能自主和患者交流,而且上街买东西都不需要翻译。
对于我省第一批援助布隆迪的医疗队来说,他们承担的工作是开创性的。手术医疗器械、药品和X光机等都是从青海带过去的。当药品耗尽,物资短缺的时候,为了继续救治工作,医疗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道,自己动手,制做临床检查设备和简单的手术器械。
“我们每一名大夫都是全科医生,什么病都得看。我是泌尿外科大夫,但也做妇产科手术,还为难产的非洲妇女做剖腹产呢。”李长生笑着对记者说。
在布隆迪,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患者很多。为了节约药品等物资,医疗队在救治患者时采取中西医结合,尽量采用针灸疗法,并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得到了病人的赞誉。病人对针灸的认知、认可很快在当地传开了,大家纷纷赶过来体验这种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医院每天都挤满等待针灸的患者,病房不够用了,就在院子里开展治疗。
“青海医生来了!”青海第一批援外医疗队的到来,如雪中送炭,他们在布隆迪的无偿援助和良好口碑迅速传开。只要走在街上,不管认识不认识,当地居民只要看到医疗队的队员,都会热情地走上去和他们握手。时至今日,李长生欣慰地说:“我有幸能为布隆迪服务几年,担任了不是大使的大使,赢得布隆迪人民对我的尊重,我觉得很幸福。”
“千难万难也难不住我们的工作”
无私奉献,薪火相传。
20多年来,在布隆迪当地人民生活贫困、物资匮乏、缺医少药、疾病流行的环境下,一批批青海援外医疗队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辱使命,克服重重困难,用真挚的情谊和高超的医术,拯救了难以数计的百姓,在布隆迪创下了许多医学奇迹,甚至成为当地的主要医疗力量,受到了布隆迪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戴。
第12批青海援外医疗队队员简勤勤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布隆迪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骨科器械严重缺乏。作为医疗队唯一一名骨科大夫,70后的队员仇志学与当地工厂联系自行设计制作钢板、髓内钉等内固定器械,使许多患者在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因得到及时治疗而康复,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2007年10月,一名比利时籍的女记者在基特加附近遭受枪伤导致严重血气胸、脊柱开放性骨折。送到基特加医院时,患者急需输血,否则生命危在旦夕。但是当时医院压根没有血源,而且手术设备和器材也无法满足大型手术的需要。仇志学仔细诊断病情后,立即采取急诊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然后不顾山路崎岖,坡陡路滑,亲自用担架护送这位病人到首都布琼布拉医院进行抢救,患者转危为安。事后比利时驻布隆迪大使亲自前往基特加医院向他致谢,仇志学也因在医疗援助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荣获2008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45周年纪念及表彰大会先进集体及个人奖,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亲切接见。
条件艰苦无法动摇青海援外医疗队驻守布隆迪的信念,时局动荡同样也挡不住他们在异国他乡履行神圣使命的决心———有过三次援外经历的省中医院主治医师郭西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诠释。
2006年,作为我省第12批援外医疗队队长的郭西民带队来到布隆迪,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战乱冲突时有发生。医疗队所援助的首都布琼布拉大王子医院里,其他援助国的医生都撤走了,当地唯一的一名外科医生也辞职了,一时间,医院的所有工作量全部压到了青海医疗队的肩上。繁忙紧张的工作让郭西民常常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一天晚上7点多,一住宅区发生了一起手榴弹爆炸事故,当场死伤十几人。那天晚上,他和他的队友们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3点钟。
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使得郭西民的体力严重透支,3个月内他的疟疾反复发作了3次。可一看到医院外长长的队伍和病房内痛苦不堪的病人,他都会精神抖擞地重新站在手术台前。当地医院院长不止一次拉着他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我们的中国主任。”在他开展医疗援助工作期间,在达不到无菌操作要求、血浆供应不充足的前提下,他成功主刀了布隆迪第一例纵膈肿瘤切除手术,令现场观摩的其他国家的医生啧啧赞叹。
在布隆迪,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性病、艾滋病等各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医疗队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直面这些疾病,而医院又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遭受疾病感染的潜在威胁很大。但大家都没有为此而退缩,对病人不推不弃,治疗中精益求精、尽职尽守。
我省援助布隆迪医疗队义无反顾地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无私奉献,队员们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过硬的医疗技术深深感动了布隆迪人民。
在医疗队援助期间,当地百姓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们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而医疗队队员们回答最多的就是,“为广大非洲人民解除病痛!”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挽留下,青海医疗队显示出兄弟般的情谊,许多队员都主动延长了援助时间。他们实践了医者对职业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承诺,更用爱浇铸起友谊的桥梁。
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青海医疗队”
“要想让医疗队永远留在当地,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医疗技术留下。”青海援外医疗队在陌生艰苦的环境下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素养完成了从“天使”到“使者”的光荣使命。这些承载着和平与希望的医疗队员们为受援国家诊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还将我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引进来,通过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等形式为受援国培训医务人员,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青海医疗队”。
第15批青海援助布隆迪医疗队队长李爱国就是其中的一位。凭借自己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他挽救了难以数计的非洲人民和非洲孩子的生命,救治重症肺炎合并心衰、脑型疟疾、重症伤寒、新生儿心肺复苏等病例上万例。他根据布隆迪穆帮达新建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做好临床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制定了与当地医院相适应的医疗操作规程,使医院门诊、住院部、放射、检验、手术等各项工作迅速展开。经过他的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很快掌握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法,极大地降低了窒息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伤寒治疗上,他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替代氯霉素治疗,改变了当地医务人员的用药习惯,减少了因长时间应用氯霉素产生的毒性反应,保证了患儿的用药安全。
由于布隆迪长期以来缺医少药,许多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而形成慢性顽疾,给身体带来痛苦,给生活带来困难。年过半百的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于静两次赴布隆迪进行医疗援助。她采用针灸、刮痧、火罐、火针、刺血、耳针和推拿按摩等治疗方式,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偏瘫、面瘫、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鼻炎和因患艾滋病而损伤神经的各种疾病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使许多病人从疾病的困扰中站起来走出去了,许多当地医生纷纷拿着“小银针”要拜师学艺。她在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弘扬了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也将来自东方国度的文明与精湛技艺带到了异国他乡。
无数荣耀的背后
2014年6月,西宁机场。
迎接亲人凯旋的鲜花,翘首期盼的眼神……
“到了!到了!”随着人群中的一声惊呼,西宁市虎台中学老师冯海燕踮起脚尖,够着脖子使劲往前看。拥挤的人群中,当看到丈夫熟悉但又有点陌生的身影渐行渐近时,积蓄在眼中的泪水终于在四年的等待中决堤……
冯海燕等待的人就是我省第14批援助布隆迪医疗队分队长、第15批医疗队队长李爱国。2010年,李爱国为了神圣的使命到达布隆迪,一干就是整整四个年头。在开展医疗援助工作期间,他除了在工作上起带头和表率作用,出色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外,还以大局为重,主动把自己的假期让给其他队员,为队员工作生活积极创造条件、搭好平台。而他自己不回国陪伴爱人,在留下来继续为布隆迪人民服务时染上恶性疟疾,差点危及生命。
“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虽然无法尽到照顾家庭的义务,但是为了中国人民和布隆迪乃至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我愿意把援外医疗事业进行到底。”李爱国说。
李爱国的经历是我省三百多名援助布隆迪医疗队队员舍“小家”顾“大家”的一个缩影。青海援外医疗队在布隆迪救死扶伤的事迹被每一个得到帮助的人铭记,被书写在中非友好邦交的回忆录上永不磨灭。但是在无数荣耀的背后,是医疗队员的无私奉献以及他们家人的默默支持。
没有什么比长远的离别更让亲人揪心!两年的时间,相距两万多公里,在700多个日日夜夜“我只希望日历翻阅的速度更快一些。”一位医疗队员的亲属这样对记者说。
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青海援外医疗队到了布隆迪就几乎等同于和家里断绝了联系,渐渐情况好转可以互通书信,然而,信件往来却十分缓慢。所有信件都要攒成一批再寄出去,在路上又要走好几个月,心里的焦急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对援外医疗队员来说,每次收到家书无疑是最令人企盼和激动的时刻,那些手写的书信比现在的电子邮件更具温情,有着“见字如面”的真实感觉,是每个人坚持、再坚持的最大精神支柱!那些书信被队员们珍藏至今,闲暇时还常常拿出来看看,就仿佛又回到那些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
现在,医疗队的队员们已经可以用互联网与家人沟通了,但网络时常中断,依旧有些遗憾无法弥补。今年5月份,布隆迪政局再次出现不稳定情况,医疗队在5月13、14这两日都是在枪炮声中度过。当从电视和网络上得知这一消息后,第16批援外医疗队队长米富海的妻子心急如焚,电话压根打不通,通过QQ、微信也联系不上。直至过了四五天以后,当手机微信终于传来丈夫报平安的消息时,米富海的妻子心里溢满酸楚和甜蜜,眼泪夺眶而出……
远在异国他乡,条件简陋、经费不足,这些都没有难住我们的医疗队员们。对祖国、对亲人刻骨的思念才是让他们最难以承受的,没能承担起对家庭、父母和孩子的责任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对于第10批、第13批青海援外医疗队队员杜玉霞来说,在两次援外医疗期间,她失去了生命中最亲的两个人。随第10批医疗队开展医疗援助工作时,杜玉霞的母亲离世,家里人怕她过度伤心没敢告诉她,她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看到;随第13批医疗队开展医疗援助工作时,她的丈夫病危,她匆匆回国处理了后事后又赶紧返回布隆迪。她把失亲的悲痛深埋在心中,不仅出色完成了医疗任务和对驻外工作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还充分发挥自身的外语特长,协助医疗队做翻译工作。就算是家中发生变故,杜玉霞仍然严格遵守援国法律,顾全大局,以良好的医德和显著的工作成绩两次获得布隆迪卫生部颁发的表彰荣誉证书。
医疗队的队员们不是超凡脱俗的人,他们远在国外,无不思念国内的亲人。多数队员的宿舍内都摆放着自家的全家福,以此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他们和家人相互间报喜不报忧,多少队员的家庭隐瞒着家人生病或病逝的消息,多少队员的家人默默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和烦心琐事。医疗队员们都盼着每月月圆的时候,许多人都曾在心中默默计数,等到月亮圆过24次,就到了他们回国和家人团圆的日子。
为了完成国家和省上交付的光荣任务,为了维护异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一批又一批援外医疗队员们在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个个重要时刻不得不缺席。但是他们都义无反顾,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他们都说,能够与布隆迪百姓实实在在一起生活两年,并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折磨,是自己人生中最难得的经历。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能为国家、为青海丢脸!”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他们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更怀揣着责任和使命。
大爱无疆 友谊长存
“近30年来,历届布隆迪政府和人民都对青海医疗队赞不绝口,因为他们真正在为当地百姓服务。‘中布友谊的友好使者’是布隆迪政府对我省医疗队工作的充分肯定;‘有病找中国医生’是布隆迪人民对医疗队员最大的信任;‘中国医生真棒’是布隆迪人民给予青海援外医疗队这个集体最高的评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进京动情地说。
省卫生计生委科教与对外联络处副处长田中告诉记者,20多年来,当时的省卫生厅和现在的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始终十分重视援外医疗工作,始终把派遣医疗队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加强队员选拔、组队、培训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为加深对援外医疗队性质、任务及意义的认识,专门组织学员学习了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经常与卫生部、我国驻布使馆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我省援外医疗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医疗队队员和家属解决实际困难,省上领导也多次亲赴布隆迪,看望慰问医疗队成员,使大家充分感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青海援助布隆迪医疗队犹如一条条涓涓细流浸润着非洲大地,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展示着中国和青海的形象。医疗队员们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16个字为精神动力,以优良的服务使布隆迪政府和人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两国政府间的友好往来日益扩大,我省与布隆迪基特加省缔结为友好省份,医疗援助范围也由开始的一个点增加为3个点,每批医疗队队员由当初的13名增加为目前的29名。
不似大海的波涛,轰鸣喧嚣;不像高耸的碑塔,可为人瞻望……青海援助布隆迪医疗队就像漫漫夜空的点点繁星,为黑暗中的非洲病人带去光明,带去青海人民的无私大爱。
(摘自7月3日青海日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