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媒体行:走进三江源最大的林区
11月16日 星期日 班玛县玛可河自然保护区 晴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牧人牛羊……走进玛可河,仿佛与世隔绝;置身其中,流连忘返。“果洛小江南”的美誉名副其实!让我们全然没有了前一天12小时850公里的车马劳顿。
玛可河自然保护区是我省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头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区,在全国林业区划中界定为重点生态公益型林区,是重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划定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8个功能分区之一。
徒步走进长达12公里的哑巴沟深处,在众多参天大树中,有一棵号称是三江源第一松的,直径1.3米,需要三个人才能勉强合抱的老松树。玛可河林业局纪委书记邓小林说,这棵川西云杉今年至少有800岁,是整个玛可河林区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大的一棵松树。
哑巴沟仅仅是狭长72公里的玛可河谷南北侧18条沟岔中的一条。这18条沟里流出的18条河流汇成的是玛可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大渡河的一级支流。从这里,每年要向长江流域输送16.5亿立方米的优质水资源,占长江源头总径流量的9.3%。而青海境内黄河、长江输出水量分别占总流量的一半和1/4。
从事林业工作20多年的职工张世熙说,林区主要以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为优势树种组成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在海拔3200—4200米之间的森林生长极限地带。具有水源涵养、调节气候、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美浪沟的阴坡上,上世纪80年代砍伐过的痕迹依稀可见。顺着邓小林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2000年人工造林栽植的川西云杉林,看起来就像一片片灌木郁郁葱葱。山坡上满是茂密的白桦、大果圆柏、祁连圆柏的混交林,林相整齐、分布均匀。在沟岔小路旁的空地里,我们发现成长了十几年的幼苗,在大森林的呵护下长得格外壮实。
十几年却称之为幼苗?邓小林解释说,在玛可河,川西云杉成材需要120年。“十年树木”,在玛可河却变成了“百年树木”。这些幼苗都是来自玛可河林业局123亩苗圃里培育着川西云杉、祁连圆柏、丁香、落叶松等适宜高寒地区栽植的树苗。张世熙介绍,一般情况下,川西云杉苗经过6至7年培育长到近30至50厘米,圆柏5年长到近40厘米后就可移植上山。这里每年出产的120万株树苗除用于林区补植外,还大量地供应正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的班玛、久治等周边县。林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青海西南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据记载,共有森林植物67科888种,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有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角盘兰、大花勺兰等珍稀植物。林区内繁衍的白唇鹿、雪豹、金钱豹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种类达12种,占全省所拥有种类的近一半,猕猴、小熊猫、黄嘴白鹭、黄喉貂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32种,占全省的61%。另外,玛可河内珍稀水生动物——川陕哲罗鲑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中列第4位,仅次于白鲟、中华鲟、大氏鲟。
1998年国家宣布停止天然林资源采伐后,玛可河林区被列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区,在省内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停止了一切形式的天然林采伐。2006年,玛可河林业局彻底实现了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快速转变。从此,曾经的伐木工人变成了护林者,曾经是青海省内最大的森工企业变成了护林造林的事业单位。
多年来,玛可河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50亩,封山育林2万亩,完成公益林造林3000亩,中幼林抚育9.1万亩。还完成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封山育林补植7万多亩,出圃种苗250余万株。经过近16年的保护与建设,玛可河林区森林覆盖率由52%上升到58.99%,森林蓄积量由420万立方米上升到460万立方米。(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