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让百姓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17.01.2017  00:33
绿色可以惠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省环境保护厅紧紧扭住改善环境质量这个“牛鼻子”,坚持环境质量与总量“双管控”,着力推进生态领域改革和管理转型,着力推进环境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有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为人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加快推动“四个转变”,算好绿色账、打好绿色牌、走好绿色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落地工作,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大环保科学知识和先进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政府、企业、社会联动推进生态保护,推动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向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家园美化”行动,使青海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督察,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将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国大局中,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支撑点,加强与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省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探索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坚持依靠科技推进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构建绿色有机生产基地—产品—供应的产业链体系;积极研究工业园区实施生态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努力提升工业绿色化水平。 ——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杨汝坤

  碧水工程:还百姓一掬清水

  【绿色福利】

  “干净清澈的大水面,空气湿润,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现在这里景色宜人,可以算是西宁的‘外滩’了”……市民心目中曾经的湟水河(西宁段)印象被颠覆了!随着西宁市湟水河城区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的推进,海湖桥至报社桥段的湟水河不仅改变了模样,更让市民感慨:“走在岸边有湿润的感觉,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

  【绿色实事】

  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是全省特别是西宁人民关注的焦点话题。青海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确保青海江河湖泊水质优良,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也是多年来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内心深处的呼唤。

  2016年,我省围绕“到2020年湟水流域出境断面稳定达到Ⅳ类水质,Ⅲ类水质占比达到50%”的目标,按照强化源头控制、水陆兼顾、干流与支流统筹原则,编制《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16年-2020年)》并报省政府,编制了5个不达标水体达标方案。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为83.3%,长江、澜沧江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Ⅰ类,黄河干流、黑河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4.2%。地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

  【2017绿色焦点】

  以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推行河长制为抓手,推进水污染网络化管理,制定出台《青海省重点流域断面水质月排名制度》《涉水企业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红黄牌考核办法》《河长制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构建责任明确、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按照“水陆统筹、单元控制、分区施策”原则,着力提高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的精准性、靶向性。继续把湟水流域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抓紧实施《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16年-2020年)》,重点抓好影响水质改善湟水干流的扎马隆—黑嘴桥段等几个关键断面和教场河、巴州等几个重要支流的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和水生态保护,促进湟水河水质继续改善,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比例保持在83.3%以上(其中Ⅲ类水质比例达到30%)。在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和柴达木内陆河流域,重点推进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和面源污染控制,抓好重点乡镇、游牧民定居点等生活型污染深度治理,实施好地下水及良好湖泊保护工程。抓好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及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回用工程,最大限度减少废水排放,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

  蓝天工程:让百姓呼吸更舒畅

  【绿色福利】

  去年12月,一位土生土长的青海姑娘郭婷在网上做起了“出售青海空气”的生意。郭婷说,她想让大家知道,青海不是只有青海蓝,更有清新的空气。同时,更想呼吁大家环保。随手翻翻青海人的微信朋友圈,总会出现“青海蓝”的身影,那纯粹的青海蓝每年吸引无数人前来亲身领略。

  【绿色实事】

  我省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分类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企”举措。特别是进入冬季采暖期后,督促指导各地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集体约谈了西宁市、海东市、黄南州等地方政府负责同志,组成两个督导组蹲点督查,有效推进了污染治理。主要城市(西宁、海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5%,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7500辆的任务。

  【2017绿色焦点】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在东部地区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加快建立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强化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继续实施好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深度治理。其他6州以控制扬尘为主,严管道路和渣土运输扬尘,以燃煤小锅炉淘汰、民用采暖炉改造、煤质管控为重点加强煤烟型污染控制,有效减轻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

  家园行动:让农牧民乐开了怀

  【绿色福利】

  去年夏季,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和三合镇时,看到很多农户门前的乡间小路变成了水泥路面,路边新增了整齐划一的垃圾箱,昔日随处可见的柴草堆、粪堆和垃圾堆不见踪影,一股清新的田园新风扑面而来……村里的杨启莲老人笑着说:“村里这两年变化太大了,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旁种上了花骨朵,村里新添了垃圾桶,我们农村美得很!

  【绿色实事】

  围绕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家园美化”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将农牧区环境整治与国省道铁路交通沿线重点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三江源农牧区清洁工程统筹实施。在环保部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环境整治从2011年到2016年累计安排资金15亿元,整治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2515个(其中2016年500个)、全覆盖县达25个,玉树州、果洛州率先实现全覆盖。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相结合,重点解决了三江源农牧区和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同时,从2014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奖补资金,带动地方增加投入、投工投劳,对重要国省道沿线和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注重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有机结合,共创建命名省级生态村206个、生态乡镇34个,平安区平安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湟源等5个县(区)启动了生态县创建工作。

  【2017绿色焦点】

  继续安排500个村庄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到年底全省累计完成3000个以上村庄的整治,全覆盖县达到27个。继续深化国省道铁路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建立完善环境整治日常监督检查、定期保洁、对群众长期宣传引导等长效机制,巩固好“家园美化”行动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