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给青海人谋取更多绿色福利
【报告摘登】
●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我们担当的历史责任,《纲要(草案)》提出,确保三大河流出省断面水质稳步提升。湟水河流经省内主要城镇和人口聚居区,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是政府的庄严承诺。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纵深推进三江源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环青海湖综合治理、湟水河流域南北山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专项工程,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文化产业,积极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光伏等产业,努力拓宽“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推广节水灌溉,发展林下经济,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攻克电机能效提升、清洁能源替代、绿色节能建筑等关键技术。
●加快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强化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市场。完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机制,做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青海蓝闪耀中国
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全面推进,主体功能、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生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目前,三江源一期工程圆满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实施,增草增绿增水成效显著,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
祁连山生态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有序推进,青海湖水域面积为15年来最大,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
节能环保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家园美化”行动扎实推进,基本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持续改善,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3%。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产价值核算等取得显著进展,生态补偿、草原保护奖补等政策有效落实。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坚固而丰沛的“中华水塔”迈出坚实步伐。
环保福利有哪些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以“五大生态板块”为重点,完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生态治理区全覆盖。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由现在的四类83%提高到三类50%。我省主要城市人口聚集度高,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城市PM2.5浓度要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以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
●实施“碧水蓝天行动”,抓好湟水河等重点流域和水域生态综合整治,确保湟水河水质持续向好,重要河流及湖库水质保持优良。完善东部城市群及格尔木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城市扬尘、燃煤污染及工业污染治理,完成剩余黄标车总量70%的淘汰任务。
●深入开展“家园美化行动”,对重点景区、重点交通沿线、城镇周边环境问题进行再整治,加强县城周边、环湖地区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全覆盖。继续建设一批美丽城镇,再建设300个高原美丽乡村,打造我省清新洁净、宜居宜游的人居环境。
代表委员说生态
【关键词:出台治理对策】
政协委员张文郡:近年来,青海暴露出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希望能够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和民主监督,查清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同时,希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新环保法贯彻落实问题及早研究协商,拿出青海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对策,为省委省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加大资金投入】
人大代表才让卓玛:“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对生态保护、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积极的部署和决策,青海的生态环境质量极大提高,在听取“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后,规划中明确要建立青海生态奖补政策延伸机制,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这让我们受到极大鼓舞。果洛是青海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又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藏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就业渠道窄。我的建议是,能否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对果洛州恢复植被脆弱、防治沙漠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与项目支持,同时,将其与提高牧民收入有机结合,在三江源二期建设工程项目中对果洛州倾斜投入,扶持培育特色养殖业,既能富民又能保护生态。
【关键词:提倡有机畜牧业】
政协委员诺尔德: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海生态保护,省委省政府也将生态保护优先作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要义与首要原则,在治理大气污染、实施三江源一期工程、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十二五”期间,我省生态环境得到极大修复和改善。如今,大量生态保护工程开始显效,全国人民都在关注“青海蓝”。更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已经深深根植于青海几百万群众的心里,从国家层面战略部署到百姓积极响应,维护“青海绿”“青海蓝”人人有责。我希望,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相关部门能够将“十二五”青海生态保护战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做法加以利用,尤其在生态相对脆弱区域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存的路子,对于牧民,要适当提倡有机畜牧业,恢复脆弱植被,守住三江源头“中华水塔”。
【关键词:“绿字当先”“低碳”为本】
政协列席人员、省三江源办主任李晓南: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十年的生动实践再一次证明,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必须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发展,这是科学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本质要求和时代内涵。
“十三五”期间,将一手抓保护,扎实推进二期工程项目,把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提质增效,使三江源地区和青海湖、祁连山、柴达木、湟水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整体改善和全面推进,在构筑青藏高原生态大屏障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抓绿色产业发展,依托三江源区独特的生态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绿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现代农牧业效益,以“绿字当先”“低碳”为本,实现产业升级,夯实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以绿色产业发展推进绿色保护,以绿色保护的现实成果推进生态区和谐发展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赵俊杰)